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我频繁地走进别人的课堂,在《故都的秋》里欣赏到了一组组老北京四合院的照片,在姜夔的《扬州慢》里欣赏到了古旧的扬州,也欣赏到了灯火辉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扬州,在《我与地坛》里看到了轮椅转动在公园里的照片,在《赤壁赋》里也看到了一组组长江泛舟的照片。这些课堂让我感觉到: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已经图像化了,语文课堂里的想像空间彻底失守了,已经淹没在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图片之下,真正的语文教学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千家诗》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一度是书商获利的资本。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民国间作为私塾教材使用,备受青睐。1980年后,它再度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迄今,我国大陆出版影印、白文、注释、绘图等形式多样的《千家诗》有240多种,甚至出现英译本,  相似文献   

3.
英子 《教师博览》2006,(4):30-31
幽默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在生活里他就是那样。很快活开朗、爱说爱笑;另一种则不同,他们在生活里是不苟言笑的人,可他们的作品却令人笑翻了天。漫画天才朱德庸就是后一种人,他凭借《醋溜族》、《涩女郎》、《双响炮》等漫画作品红遍了亚洲。  相似文献   

4.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6.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我国现时通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的小说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中共选人鲁迅小说11篇:《故乡》《社戏》《祝福》《药》《一件小事》《风波》《孔乙己》《狂人日记》《非攻》《铸剑》《阿Q正传》等。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家,没有谁能够像鲁迅这样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如此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清晨,《卡罗纳》在《巨人的花园》里看见《白鹅》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旁边观察《爬山虎的脚》,引来了正在吃《一个苹果》的《白公鹅》。《白公鹅》说:“这是《去年的树》,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海外英语》2013,(7):25-25
阿弗莱克已不是那个和迈克尔贝意气风发、渴望用《珍珠港》轰下《泰坦尼克号》票房宝座的狂妄公子,也不再是与马特达蒙通宵伏案、在缭绕的烟雾中锁眉撰写《心灵捕手》的青涩少年。《逃离德黑兰》里浓密的胡子似乎掩盖了他的演技,但最后飞机起飞后那浅浅的一笑,顷刻问让观影者发出声嘶力竭的欢呼。他是导演,也是演员。  相似文献   

10.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给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值得称道的是,四篇文章里都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忠君爱国的说客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立辉 《现代语文》2014,(10):44-4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了刘亮程的两篇散文,一篇是必修一里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一篇是《现代散文选读》中的《寒风吹彻》。这两篇文章都选自于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在介绍刘亮程或做课外延伸阅读的时候,不少教师都认为刘亮程是乡村牧歌的吟咏者,他笔下的黄沙梁就是世外桃源,用以和城市文明对抗。往往有例为证:“住在村东头的人,被早晨的第一缕光照醒了,这是一天的头一茬阳光,鲜嫩、洁净、充满生机。做早饭的女人,收拾农具的男人,沐浴在一片曙光中,这顿鲜美的阳光早餐,不是哪个地方的人都能随意享受的。”(《村东头的人和村西头的人》)还有“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语,把一滩草惹笑了。”(《剩下的事情》)确实,这些句子里呈现出来的自然与人的轻松、自在、和谐的关系,就是《桃花源记》里的“良田美池桑竹”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剩下的事情》后面的文字:“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激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就在同一篇文字里,就已经体味出这乡村的荒凉和人生的苦痛。  相似文献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下称《套》文)与《荷花淀》(下称《荷》文)经常被并排选人同一套书里,这被认为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做法。或许这不单缘于文字上的一中一洋,也缘于审美倾向方面的大异其趣。两篇小说一淡一浓,一歌一贬,一用中国画技法点染出诗意盎然,一用漫画  相似文献   

13.
秋风     
爸爸说我是“小书迷”。是的,我一有空就看书,《童话集》、《十万个为什么》、《笑话》、《幽默》,什么书我都想看,而且“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书里的精彩段落我都会背。  相似文献   

14.
章子怡     
《中学生读写(初中)》2006,(11):M0002-M0002
凭借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出色表演,章子怡成为名导演张艺谋继巩俐之后发掘的又一颗新星。在《我的父亲母亲》之后,章子怡先后在李安的《卧虎藏龙》、成龙的《尖峰时刻2》和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影片《艺妓回忆录》里出演主要角色,演技逐渐被国际影坛认可,如今的章子怡已经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影星。  相似文献   

15.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和《王西厢》),是两部闻名中外的名作,历来研究者和研究文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作者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对于遣字、用词、造句方面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就《王西厢》和《董西厢》里大量迭词的运用,从重迭方式的多样化、迭词集中的高潮、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弥补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6.
谢宗玉 《成长》2007,(2):3-94
习惯睡前读书。习惯躺着读书。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终于被我在这种温暖的时段、以这样慵懒的姿态读完了。《第二性》本是一本社会哲学书,但我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本小说读了,就像读《红楼梦》一样。与《红楼梦》相同的是,《第二性》也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女性的才情、个性、感恩、经历等方面与《红楼梦》里的女人并无二致,只是更显直接,深入,动人心魂。她们不像《红楼梦》里的女性那样有名有姓,她们闯入我的视野就像一个梦境,也像陌生街头那些柔美而神秘的笑容,更让我感叹万端,凭借想象,她们花雨般的心思和言行全都在我心灵的某处嫁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珍真 《现代语文》2006,(11):59-60
朱自清在现代散园地里留下了多彩的美的景观,在中学语课本里,选取了充满深情的《背影》,生机勃勃的《春》,意境朦胧的《菏塘月色》,还有碧波荡漾的《绿》等等。本试图对朱自清散的美的特色进行全面赏析,以期对大家解读课有所帮助。朱自清最初是以诗人的姿态走进新学阵营的,他的散创作始于1923年,先后结集的有《背影》、《你我》、《温州的踪迹》、《欧游杂记》等。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仍能贮满荇那一种诗意。学研究会的散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外,之章之美就他了。”“,的确如此,在朱自清丰富多彩的散世界里,有鲜明的美学色彩,有情感的真实袒露,有情韵的微妙倾洒,有带着音乐旋律的演奏,有如画般的景物描摹,有如诗般的意境构造,有恰如栀子花瓣不浓不烈的清淡风味的流淌,亦有对绰约迷茫、含蓄蕴藉的风格的尝试。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据了解,文学名著在当今中学生群体里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反映,高中三年下来,他们从未读过一本大部头文学名著。对于一些名家经典的了解,仅限于语文教材中所提到的那一些,他们知道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海明威。也知道《红楼梦》《悲惨世界》《十日谈》,却仅仅是把这些作为文学常识来识记的。经老师的大力倡导,有时甚至是硬性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期内蒙古作家的五部儿童文学作品作了简要的述评,《雪驹》是描写草原少年在抗日岁月里的英雄传奇长篇小说,《雪灾之后草青青》反攻倒算牧野孩子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活遭遇,《雪孩子》抒写边疆少年的情感意志,《啊,妈妈》,描画新时代蒙古族儿童的心理状态。《双胞胎欢欢喜喜》刻划孪生兄弟的碾厉成长,《现代进行时》描摹当代家庭里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西厢记》里《惊艳》一章中有两句唱词:厨房正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洞房,登宝塔,将回廊绕遍。 这里说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游览的情景。其中“游洞房”之句颇令人不解。众所周知.“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现代汉语词典》),寺庙里怎么会有“洞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