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边缘人”与日常生活叙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逐渐发生变化,拥有复杂背景身份的农民工目前正扮演着一种尴尬的角色:由于生活、劳作的环境变了,方式变了,条件变了,他们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是由于他们的户口还在乡下,城里人享有的一些待遇和权利还和他们无缘,他们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城里人,处于半城半乡的状态,因此被称作“城市边缘人”。  相似文献   

2.
《生活日报》1999年1月18日、2月1日先后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两篇报道:《城里人:递杯热水给老乡》和《捡废品求学的小女孩》。前者说的是两位来省城济南卖煤球的农民渴了,在一宿舍院里接暖气片里的循环水喝,一位老人看到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报社反映并呼吁城里人应关心进城打工的乡下人。后者报道的是一位正在读初三的16岁的女孩,穿着校服在一菜市场的菜  相似文献   

3.
生活日报1999年1月18日、2月1日先后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两篇报道:《城里人:递杯热水给老乡》和《捡废品求学的小女孩》。前者说的是两位来省城济南卖煤球的农民渴了,在一宿舍院里接暖气片里的循环水喝,一位老人看到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报社反映并呼吁城里人应关心进城打工的乡下人。后者报道的是一位正在读初三的16岁的女孩,穿着校服在一菜市场的菜摊后面捡被人扔掉的菜叶子回家吃,她还常年坚持捡废品,卖点钱为妈妈买药治病,交学费。对这两组稿件,读者反映十分强烈,编辑部热线电话记录本上读者倾诉的肺腑之言,如今…  相似文献   

4.
他们以艺术的名义脱光民工们的衣裤.做成艺术的糖豆,然后给城里人或西方人品尝——经他们加工过的”土特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破碎的陶罐     
沈湘 《新闻世界》2006,(12):52-52
从前,有两位住在乡下的陶瓷艺人,一位叫吉姆,另一位叫修斯。他们听说城里人喜欢用陶罐,于是便决定将自己烧制的最好的陶罐卖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经过10多年的反复实验,他们终于烧出了他们认为最好的陶罐。他们幻想着,全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人马上就能用上他们的陶罐,而他们因此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时,他们便幸福不已。于是他们雇了一艘轮船,准备将所有陶罐都运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相似文献   

6.
彭俐 《全国新书目》2010,(11):76-76
诗人很多,但专为农村孩子写的诗却很少。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和我们的诗人都是农民的孩子,至少我们的爷爷或爷爷的爷爷是在乡村里长大。不能说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根,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的确大多不大愿意提起在乡下所过的日子。古稀之年的诗人尹世霖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陆高峰 《今传媒》2010,(1):53-54
现实中的农村问题基本上算是一个"边缘性"的话题。如果不是党和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三农"问题很难有人乐于提及。尽管上推三代,绝大多数城里人都是"乡下人"。但是,提起"三农"问题不仅"城里人"不感兴趣,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懒得搭理。在很多人热衷于"与国际接轨""言必称欧美"的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5,(4)
咬定都市不放松文/纪方陕西的报刊园地,又添一枝新绿──《三秦都市报》。身处都市,我对新生的《二条都市报》当然是有兴趣的。经过细读与浏览,感觉“味道蛮不错”,挺有看头、品头.首先,《三秦都市报》,是一张为城里人办的让城里人看的报.如果说党报以反映“朝政...  相似文献   

9.
煤油灯     
小时候.老家的村庄是没有通电的.更不会有今天“电化”后的各类电灯、电话、电视、电扇、电脑等高度依赖电的现代家用设备。因为童年的记忆.那些短暂的没有电的光景自己还依稀的记得一点,每当回忆这些遥远的点滴记忆.自己总有一种极其平静的感觉。这种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种财富.而对于和我同龄的人(特别是城里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甚至夸张。  相似文献   

10.
城里人都说.现在的城市户口,也就是对孩子的上学有点用处。对于外来人口、尤其是其中处于底层的一般打工人员来说.孩子的上学问题正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里人和农村人,双方的“乡愁”都越发深沉。对彼此的欲望和关切,就像一对“回不去”的情人。  相似文献   

12.
又一次回到了乡下老家。乡下老家,永远是抚慰我心灵的地方。正是稻花飘香时节.天空湛蓝明净,隐隐地,空气中迷漫着稻花的馨香,走进田垅阡陌,轻轻呼吸着这久违的气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度河南新闻奖揭晓了.笔者采写的消息<河南五年新添709万城里人>荣获了一等奖. 这篇稿子的突出特点是讲故事,通篇看似讲述了一个来自周口农村的农妇从农村人转变为城里人的故事,实则把河南5年来城镇(市)化进程中的政策、措施、成就都巧妙而自然地融入其中,短短950字,生动具体,内涵丰富,可读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自留地     
随着“三农”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农村正在变得日益美好。使得在喧嚣、拥挤中痛苦挣扎着的城里人有时都无比羡慕农村.那里有静谧并且糅合着野花清香的空气.蔚蓝色的天空,山清水秀的景致。那么在农村.哪里的风光又是农民兄弟姐妹眼中的仙境呢?答案既简单而又统一.那就是他们自留地的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15.
村,是中国社会集体的最小细胞。 中国最多数的人,是村里人。就是许多城里人,也是从村里走出来的,祖籍是村里人的就更多了。所以,一提到村,就感到很亲切。 一个村,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村里的人互相  相似文献   

16.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10,(10):11-11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徐韵 《新闻世界》2005,(10):50-50
从记事起,所有关于法国的信息就告诉人们.这是一片灯红酒绿的奢华之地其实.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并试图融入到这个环境中的时候,你会看到幽静的夜晚和悠闲的白天在这里.清贫开始流行,这是一种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物质享受的懈怠的清贫与清贫相伴的是悠闲。天气晴朗的时候.所有的咖啡馆都爆满;在阳光下.法国人可以从正午聊到黄昏:一到周日或法定节假日,大家都到乡下度假.  相似文献   

18.
农村,这个承载着中国13亿人口重负的社会层,也蕴含着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它本该是孕育文化的基质,然而多年来,却被文化所忽略,那几乎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若说还有一些农村文化,那也是保留下来的被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遗产一词,总让人有着心酸的感觉,它在渐渐老去,它在慢慢消失,它快要被人遗忘了。老年人守望着这片故土,农村中的年轻人向往的是城市,他们追赶着城里人的物质生活,而城里人的文化生活对他们而言恐怕已遥不可及到不被列入追逐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生活了三四十年,何秀英从来没觉得乡下的卫生条件有什么不好.在世博当了200多天的保洁员后.开始怀疑自己回到老家是否能适应那没有冲水设施的厕所,世博半年如何改变了何秀英?  相似文献   

20.
说房子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