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道德经》中由"道"及"德"、"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念,沟通了先验世界与生活世界,实现了形上和形下的贯通。在形上层面,《道德经》表现为"道"的先验性、本体性、自足性和规律性;在形下层面,《道德经》表现为"德"对"道"的分享、得道者得天下、天道与人道的贯通。形上和形下相互贯通体现为"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在媒体的追捧簇拥下闪亮登场,也一直在大众读者的质疑和盛赞中踽踽前行。"80后"作家和文学在大众媒体的聚焦下利弊双收,喧闹繁华却难掩作为文学本质和接受的清寂了然。本文以韩寒和郭敬明为例,以此管窥大众舆论下"80后"文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87):25-2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影响,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多年来,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二者均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何把两者的优势集合,于是产生了"线上线下立体融合"教学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线上线下立体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并对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进而探究了"线上线下立体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为更多学校使用"线上线下立体融合"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归纳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学应用形式与实践,分析了参与者及教学特点,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促使教学过程的变革实现了"翻转课堂";促使课堂教学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促使教学的在线化、数据化和智慧化实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知识传输途径多元化优势服务于"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搭建基于移动终端的综合学习平台,创建"互联网+"的三段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文学诞生之初"大我"与"小我"就客观存在,二者不能割裂,具有相对性和交融性。"小"中蓄"大"、和生共荣是生态时代的理性呼唤。在生态视域下,文学"大我"与"小我"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和扩张,这是生态危机、生态责任、文学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生态美学引导下的文学的蕴藉属性为"小"中蓄"大"提供了审美的实现途径。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构铸了"小"与"大"和生共荣的生态理想。多元共生的整体性建构思路创设了生态理念下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六版对各专题下的板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重编了板块下的选文,并对选文教学的先后进行了空间上的调整。但教材以"主题链"为宗旨的编写意图却一以贯之。以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为例,由原先"精神支柱"和"生命之歌"改编成"向死而生"和"陨落与升华"两大板块,将"精神支柱"板块下的《我与地坛》、"生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党政班"在长期的办班过程中探索出极具特色的自主管理模式———自主中的规则约束、制度下的人文关怀。制度下的自主管理淡化了管理的刚性,增强了管理的弹性,也为学生营造了自主管理的空间,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制度下的人性关怀又为这种模式注入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温情党政班"使自主管理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自文学诞生之初"大我"与"小我"就客观存在,二者不能割裂,具有相对性和交融性。"小"中蓄"大"、和生共荣是生态时代的理性呼唤。在生态视域下,文学"大我"与"小我"的内涵得到了升华和扩张,这是生态危机、生态责任、文学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生态美学引导下的文学的蕴藉属性为"小"中蓄"大"提供了审美的实现途径。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构铸了"小"与"大"和生共荣的生态理想。多元共生的整体性建构思路创设了生态理念下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下新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托,全新的教育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案教学"模式是学生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文中就高中物理课堂实施"学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高中物理教育者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哈维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现代空间维度下展开后现代地理学想像,通过透视"灵活积累"体制和新一轮"时空压缩"下的后现代——一种"历史—地理状况",剖析后现代转向根源,阐释后现代化了的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哈维从文化后现代到地理学后现代的转向,为探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空间正义等空间话题拓宽了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解放后散文从理论建树和影响方面虽不及其二三十年代创作的散文,但从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整体而言,他在为求生对现实做出退让的同时依然保持“求胜”的精神,坚守“表现自我”的文艺观和自由独立的精神,这对完整理解周作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攘外”和“安内”是一对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概念。《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以前的军事实践,关于对外战争(攘外)和国家内部稳定(安内)之间的关系,它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向度提出了许多精彩之论,中心是要构建一个“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自保而全胜”的兵学理论体系。但受时代的局限,孙子对此总体上讲得还比较抽象和笼统。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战争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上,《尉缭子》提出,一个国家在战前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方针等方面确立“必胜”形势,然后才能取得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欲战先安内也”。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4.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百团大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一大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应当以抗日民族斗争为出发点,充分肯定百团大战的历史功绩;应当理直气壮地宣传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应当把百团大战主要指挥者彭德怀作为民族英雄来歌颂。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竞争的同质性决定了兵法理论与经营理论可互为借鉴。吸取《孙子兵法》以整体思维见长的优势,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特点,初步构建了兵法经营学理论体系。在企业经营中,借鉴"慎战、全利"思想,宗旨与愿景要体现"求全逐利、王霸天下"。借鉴"知胜"之道,战略决策要审时度势,校计索情,全面考虑影响决策的制约因素,充分获取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借鉴"治胜"之道,内部管理要"修道保法、积形蓄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核心竞争力构建。借鉴"致胜"之道,市场竞争要"不战而胜"超越竞争,"批亢捣虚,因利造势",争取经营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7.
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他利用其惯用的“自欺”、“忘却”、“容忍”等精神胜利法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烦恼时都会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自觉地把握住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实现了党的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新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只是提出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问题,历史要求其后继者沿着其思路走下去。斯大林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却未能自觉适应党所解决问题的变化,仍以处理革命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使其得出的理论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便终结了它。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实践、理论与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自觉做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阿Q该怎么做     
阿Q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历来受到的批评多于赞扬。但无论从作者的创作态度 ,还是就小说客观的倾向来说 ,都是值得同情的。阿Q的堕落是残酷的社会使然 ,罪不在阿Q。精神胜利法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而在精神上超越苦难的一种方法 ,是全人类的 ,只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别 ,在弱者阿Q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罢了。阿Q死抱着精神胜利法不放也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范畴的"胜",存在于各种集团和各个领域的对抗中。胜既是力量对抗的目标,又是力量运用结果成功的标志。《孙子兵法》对"胜"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包括胜由争出、胜于全胜、自保而全胜、先胜后战、胜于易胜、胜于无形、不战而胜等内容,这些对于现代商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