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语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人文—审美—工具的三位一体,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力度,进而培养出人格完满的、全面发展的人,是这门课程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相似文献   

2.
李玉栓 《科教文汇》2011,(11):73-74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语文蕴涵着大量的人文信息,授课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底蕴,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编大学语文》将人文性确立为选编教材的首要原则,体现在人文情感、人文素质和人文理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淑珍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170-170,88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立身之本,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于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玲 《知识窗》2011,(6X):18-19
<正>著名教育专家于漪曾经说过:"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承担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文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情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传授科学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本文指出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该选择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杜霞 《科教文汇》2008,(20):83-83
高校在传授科学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本文指出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该选择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论述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亚琼 《科教文汇》2014,(31):33-34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浪潮巩固了大学应用型、实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作为人文科学基础学科的大学语文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精神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所在。鉴于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学科的人文性目标定位,通过“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浪潮巩固了大学应用型、实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作为人文科学基础学科的大学语文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精神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所在。鉴于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目前大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学科的人文性目标定位,通过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实施人文教育的天然优势。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并以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完美品格的人。  相似文献   

11.
刘世健 《知识窗》2010,(3X):16-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也随之在高校教育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校园文化、学校教育等几方面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江小林 《科教文汇》2010,(21):200-201
网络成瘾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危害性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凸显。探究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学生构筑深厚的人文底蕴,是高校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对激励大学生成才、正确使用互联网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淑田 《今日科苑》2006,(10):91-91
中华人文精神是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的嬗变。高等院校应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的地位在很多高校有争议,甚至受到冷落,它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大学语文课能否受到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研究教学,能否教出特色与个性。而要教出特色与个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着眼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然科学中重要一门,生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在学习中受到人文关怀的熏陶。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并且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作为自己生活或者工作的辅助工具。但是,虽然生物教学以传授基本的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基础,同时也蕴藏着重要的人文性内容。我们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要承担使学生人格完善的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改编的课本中,在生物教学中注入人文精神也是其中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教育中科学与人文并重,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信息文化由于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以体现了动态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特点,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变化中随时发掘其人文内涵,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方小明 《科教文汇》2007,(1X):110-110
历史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极好场所,每一个历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采取提炼人文素材、构建和谐历史课堂、以境激趣、以史激趣等方式,并且要让学生注重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萍 《内江科技》2011,32(2):88-88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人才观,这对担负培养学生成才重任的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要求。高校理科学生工作要树立以“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观;探索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新思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极好场所,每一个历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采取提炼人文素材、构建和谐历史课堂、以境激趣、以史激趣等方式,并且要让学生注重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20.
白葵阳 《科教文汇》2011,(14):70-73
大学语文既非纯工具意义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也非纯人文意义和审美意义上的语文,而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人文性是提高,是求善;审美性是升华,是求美。大学语文要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格修养,也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