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三个典型事例的描述,高度赞扬和热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说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全文分三个部分:笫一部分是导语,明确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第二部分是主体,用具体事例反映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战士  相似文献   

2.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随军赴朝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全文虽然没有单独出现一个“三”字,但字里行间却巧妙自如地蕴含着不少的“三”,使作品更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突出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十个方面简析文中蕴含的“三”:  相似文献   

3.
课文出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教学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主题思想的写法,进而培养根据中心而选材、组材的写作能力。2、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为什么说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进而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三个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品质和精神,区别三个事例的写法。教学难点:三个事例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三个事例中,能不能再删掉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放录音《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思考: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  相似文献   

5.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南宋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平时在赏读教材里的美文时进行仿写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仿写立意选材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选编了与主题相关的课文,这为学生仿写立意选材指明了方向。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精心选择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等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他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课文在结尾时采用了因果强调主题法。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我们应热爱我们的战士”作结,来强调“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这是作者以上文“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作原因,巧妙地推出末段“我们应热爱我们的战士”这个结果。因此,由主题推来的结果,就自然地强调了主题。同样,《〈还乡梦〉自序》末段,用“赞美大中华”这个内容,强调了“热爱祖国”这个主题。《回忆我的母亲》末段,用“报答母亲”这个内容,强调了“爱母亲”这一主题,等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因果强调主题法就是:文章完成了对既定主题…  相似文献   

8.
横向手法是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描述方法,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往往是围绕中心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联想过程。记叙文中的横向描述的特点是:围绕主题用三四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各个方面来表现它。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横向描述法运用得很好的一篇典范性文章。文章主题是赞美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的导语直抒感受,明确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紧接着三个事例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结语中相信人民会由衷地热爱志愿军战士。从该文的结…  相似文献   

9.
魏巍曾写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若小编我要问“谁是最美丽的人”,那答案会是什么呢?是东方神起,是林志玲……NO,我认为那些为梦想而奋力拼搏的人才是最美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二、教学方法从论据反推论点三、教学步骤1 .查工具书 ,给“预习提示”中要求读准的 9个汉字注音 ;理解“预习提示”中要求理解的 9个词语的意思。布置散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2 .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1 )知识链接 :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 ,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 ;在第四册中 ,我们学过了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 ,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历史悠久”的特征。在《…  相似文献   

11.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一发表,就在亿万人民中传诵,无不为我们战士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所感动。从此,“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中朝两国的人民把它写在慰问信上,印在毛巾和茶缸上,敬献给前线的志愿军战士。  相似文献   

12.
以前,在解读《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许多,却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之情,也忽视了志愿军战士背井离乡,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付出的更多的事实。如果学生只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可爱,而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话,那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就称不上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刘勤 《小学生》2010,(1):51-52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第九册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讲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个战火纷飞的夜晚,火线上防炮洞的八个志愿军战士“吃不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阶级友爱和艰苦奋斗精神。课文重点写了苹果在八个人的手里转了两圈为什么还剩下大半个。从而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人民志愿军队伍里特有的战友关怀。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每篇课文教学之前 ,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 ,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词运用、句式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去深思、生疑 ,并将疑问记下 ,新课开始之前拿来交流。例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 ,提出了不少疑问 ,比如 :“全军战士都潜伏在茅草丛中 ,火苗又趁着风势乱窜 ,为什么没窜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平时烫一下就哭闹不止 ,邱少云真的能纹丝不动吗?”“我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离得很近的敌人就闻不到吗?”甚至有的还提出这样的质疑 :“邱少云身上的炸弹为什么不会爆炸呢?”等等。我马上有选择地对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15.
金泓 《师道》2006,(4):27-27
一次语文公开课,我选择的课文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那天,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似乎在特意配合我上好这一堂课。然而,出乎学生们的意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他们是否预习了这篇课文。我先检查了几位坐在前排的男生,然后大声表扬了两位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而对于其他几个没预习的,我只是笑笑,轻声对他们说:“下次别忘了预习。”然后,我又去检查几位坐在后排的男生,他们中只有一个学生完成了预习。当那个学生满怀期待地望着我时,我并没有如他期待的那样表扬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哦,完成了。”而对于其…  相似文献   

16.
老师赞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 一定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然 而,时间一去不复返。回望历程, 我们已经走过了无数个夜晚,在 流逝的岁月中,一直有个人指导 着我,那就是老师。 《谁是最可爱的人》,赞美了 志愿军战士。我认为用它来赞美 我们的老师再恰当不过了,老师 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用爱和 学识来感悟我们,老师不也是最 可爱的人吗?  相似文献   

17.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8.
变换思维角度就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离开原来讲述的角度,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领会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变换思维角度,拓宽学生思维视野这种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或一般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结论,而是立足于求异和创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选择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和战士在防空洞里谈话这三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呢?按照一般的理解,松骨峰战斗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小学生活中,字典已经成了我学习上的“扫雷器”了,我早已和字典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预习课文,回到家里,我便开始预习《狼崖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当我津津有味地默读着课文时,突然被“壮士”这一词卡住了。我想:“课文里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呢?嗨!算了,算了,不想了,想了也没用,老师提问的时候随便答一下就是了,反正老师也不会批评我,再说,这个问题老师肯定会讲清楚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义教”五年制小语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记叙了1958年我国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单元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这是侧重于读的训练。概括中心思想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又一标志。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是对课文内容完整准确的理解,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进行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