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道德回报     
道德崇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不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社会上广泛推行“道德银行”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作者通过对“道德回报”的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回答新时期倡导“道德回报”的必然性,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荀一清 《新读写》2012,(12):33-33
有人认为孝是一种报恩、一种责任,这诚然是有道理的。而在我看来,孝只是一种朴素情感的表达。伴随社会发展、经济发达,外来文明、观念的引入,一部分人逐渐淡忘和抛弃了中国的传统,一部分人渐渐背离了道德,进而做出不仁不义,不信不孝的事。有人警醒起来,站出来批判指责,列举各种典故呼吁人们重拾孝道。我以为,孝不过就是“我爱父母,我想对他们好”这样简单的事。而不是你养了我,我也要养你的等价命题。  相似文献   

3.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须同步进行李奇有人说:“现代社会不能靠道德而只有(黑体为引者所标)靠法律来要求和规范个体的行为。”这种说法是变相的“道德无用论”。夸大一面、削弱或否定另一面,既不符合事实,又无任何理论根据,是错误而有害的。特别是在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社会道德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自然科学的场理论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用场理论研究社会道德现象,揭示道德主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动因、规律,这对发挥道德功能,加强道德建设,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文明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道德场的内涵场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即凡是带电物体发生作用不是“以无穷大的速度直接穿过空间的超距作用”,而是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以太”介质。这种“以太”介质是带电体相互作用的媒介,物理学界将它称为电场。有人将这种相互作用现象叫“媒介传递说”。美国系统科学家拉兹洛将这一法则又扩而大之,将它变成“旨在包括物理、生…  相似文献   

5.
近来,许多中小学开设了“道德银行”,引起了社会关注。有人认为开设“道德银行”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新途径,一个新载体。有人却认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道德银行”,把道德视为一种财富加以量化,而且在做好事时,一味地想着做完好事可累积多少分,可得到何种奖励,是否会无形中给孩子们一种不良提示?本期话题针对学校开设“道德银行”有利还是有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4月1日开始,浙江绍兴市公交公司实行“有奖让座”。即每次发给让座的乘客一张爱心卡,凭此卡可到指定地点为自己的公交IC卡充值5角。该活动计划长期进行,范围覆盖该市公交公司所属的每一辆公交车。对此,绍兴市民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营造了文明乘车的氛围,有人则认为是对“爱心”的“侮辱”。社会公德从属于道德的范畴,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规范。如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水平,一直是道德建设中的难题。浙江绍兴市公交公司利用奖励手段,把社会公德的规范与导向功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使道德建设具有了可操作性。从辩证法角度看,…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大一统”终于被打破,道德领域中“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局面“千呼万唤始出来”时,人们却尴尬发现自己被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全国人民一个思想”象一棵被砍去枝叶的大树,那么现在却是“全国人民一人一个思想”,象一堆乱蓬蓬的野草.前者固然压抑个性,最终导致道德的解体;而后者表面上欣欣向荣,却暗含着更大的危机.对此,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会自然得到解决,故不必大惊小怪.亦有人从维护道德…  相似文献   

8.
幼稚天真的我问妈妈:“妈妈,妈妈,什么是文明?”妈妈笑了笑,蹲下身子,微笑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文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品质?”我眨着好奇的眼睛说:“什么是品质?”妈妈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当时我真的不理解,但“文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脑海里,那时我心中的文明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是一种不可沾污的东西。可是,有人污辱了她,践踏了她,这令我异常反感。  相似文献   

9.
书香溯源     
“书香”是一个很典雅的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看成是一种高尚与文明,对出身于读书人家的,讲究礼貌和道德的小孩,人们常常称他们是“书香子弟”,那是很光彩的。“书香”这个词的来历,有人进行了研究,原来,这里还有着一个很值得了解和推广的知识哩!  相似文献   

10.
说“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字从人从言,属会意字。段玉栽解为“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这种理解在逻辑事理上很难自圆其说。为避免段氏似的理解在逻辑事理上的漏洞,有人以为“信”字为形声字,不是会意字,有人以为“信”的本义为“信使”,不是“诚信”,给“信”字的形义关系造成混乱。本文以为“信”字是在一种道德要求的驱动下产生的。“人言为信”应该理解为一种道德要求,即人言必须诚信。这样既可保留“信”字传统的会意之说.又可避免段氏语的窒碍不通,对汉字学的进一步科学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谁“逃避了道德文明的教育”?成都市双流中学蒲光树马智强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简称《思考》,在论及“思想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时,认为“一代一代的学生,对于仁义、忠孝、诚信、廉正、勤俭等中华道德文明已经茫然无知,他们不重视也不懂得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深入,改革与道德的关系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认为,改革使经济上去了,却使道德下来了。有人则认为,既然经济上去了,道德也随之上去了。孰是孰非,姑且不论。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两种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在我看来,两种观点都是从因果论角度来看待改革与道德的关系的。按照这种线性因果关系,只能看到改革对道德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能力     
有人说:“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建筑在知识这块奠基石上的艺术品。”也有人说:“能力是人类生存的一副骨架,而知识只不过是骨架上的血肉。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让人类变得更加文明。”而我认为,上述两种说法虽有  相似文献   

14.
一次,在课题研讨会上,有人问,道德是什么,道德像什么。我开玩笑地说:沈明阳就像道德。开玩笑的话不一定是戏言。在我的观察与接触中,总觉得沈明阳质朴、宽厚,笑眯眯的眼睛透出一份善良和真诚。“沈明阳像道德”,既是我的直觉,也是长期积累形成印记的一种顿悟和表达。我始终认为,校长首先是个好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不论中外,在一定的词源涵义上,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同义异词,指的是社会道德现象,虽然也有人指出单纯的“道德”与“伦理”的不同,认为“道德较多的是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伦理则较多的是指有关这种关系与行为的道德和理论。”(《伦理学大辞典》宋希仁等,检民出版社,第395页),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尤其在讨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始终是把二相通运用的,因此学术界常有所谓的“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就是道德,道德即是伦理”之说。本试从另一角度对伦理学主题作一新的辨析,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孟子四端说,其内容不是道德的后天律令而是道德的先天可能性,不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出而是人的道德先天性向的揭示,它不是先验论的而是合理的。从理论基础说,它源于对先秦辩证思维“天人之际”在域的开拓。从其向道德、人文、社会的理论伸展说,它由“有诸内”而“形诸外”,以此善端基源发而为道德,人文,为政的宏大理论体系,并物化为相应的社会文明实践,从而形成与西方人学观、文化观不同的中国文明的人学观以及文化、文明谱系。这一中华文化的中核性学说,应是今日中国道德人文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有人不恰当地提出了要进行“道德重建”。道德建设原本就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文章试从系统科学的分叉理论的视角,剖析这种“道德重建”论的谬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策略 人们经常是从已形成的立场、观点和道德准则出发。即从内部道德环境出发,对于自己正在形成和产生的思想与行为作出评价、选择,加以控制和调节,把自己推向一个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人们常说的诉诸良心,所谓“良心”。即是一种内部道德环境,诉诸良心,即是进行内部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都包含了这种意思。这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进行得越经常、越正确、越深刻、越有力,也即是说内部道德环境所起作用越大,则人们的思想道德的进步和提高也越快。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确实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但有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只要分析一下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能迎刃而解。其一:市场经济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首先,从经济基础与道德的关系来看,道德既是一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当然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系指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手段不等于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并不直接决定道德、但搞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即是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吗?在成人身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果出现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认为这个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呢?如果成人干的一些缺德事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骂他们缺德呢?显然不会。如果有人说学前儿童是有道德问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似乎太“上纲上线”了。即使学前儿童存在一些行为或习惯上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归因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顶多冠以“淘气”“不懂事”而已。再从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道德哲学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一种行为是不情愿地产生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