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科举考试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促成了考试成文法规各项规章条款的形成,其立法过程与科举制度的发展相辅相成。科举法规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规律,而《科场条例》作为专项内容的立法条例,是在以往各朝防弊措施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严密与完备的特点,与其他的法律条文共同组成了规范科举考试的法律文件,进而从制度上维护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保证人才选拔的考试过程是公平、公正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除百分之九十几以上为汉人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前些年关于民族形成问题(主要是汉民族形成问题)曾经展开了讨论,但直到现在为止,由于缺乏足够研究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资料,因而虽有不少史学家作过若干的努力,尚没有作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来.而民族形成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又  相似文献   

3.
4.
论民族立法存在的基础与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立法同民族国家一样古老而现实,立法学研究应予充分关注。民族立法是特色立法: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奠定了民族立法的基础。立法空间模糊曾长期困扰民族立法的健康发展,立法法的颁布为走出这一历史困境提供了便利。民族立法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价值追求。严格界别民族立法与地方立法,是廓清民族立法独立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清代山西商人在西北地区发展壮大,他们不仅在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与主要城市进行商业活动,还活跃在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偏僻县城,为推动西北城市商业化及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防建设的重点。西北地区自汉朝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开始,历朝历代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加强边地建设。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清代杨应琚在西北地区对行政建置的调整,特别是对陕甘总督行政范围以及在新疆、西宁甘肃等地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清王朝的边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杨应琚在西北地区行政建置的调整,不仅可以凸显其在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更能体现出对清代行政体制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清代前期统治西、北地区的政策和措施,做初步探讨。 一 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着藏、维吾尔、蒙古等少数民族。清代前期,清王朝为加强对这些民族的统治,在中央政府中特设了理藩院机构。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一六三八年(崇德三年)更名理藩院。最初只管理内蒙古诸部事务,一六四四年(顺治元年)清朝入关后,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稳定,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有关史实对清代滇东南[1]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作了总括性的论述,指出到清末在滇东南基本形成了以壮族为主体的、以汉族为大多数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在民族关系上,滇东南各族关系融洽,经济联系紧密,商品交换频繁。在语言、风俗习惯方面,各族相互影响和交融。滇东南各族互相往来,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发展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培养民族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西北地区6所民族高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稳定的基本态势.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北地区民族高校仍将是稳定的,稳定是主流,不稳定是支流;稳定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的扩散面广、联动性强;影响稳定的因素已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不稳定事件的类型有所转移.因此,各高校应建立确保学校稳定的工作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伊犁曾先后两次兴起大规模多民族移民开发高潮。移民开发对新疆、伊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对清代伊犁多民族移民过程、移民特点、贡献及其历史作用诸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有清一代吸收和借鉴了历代王朝统治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政策,并不断完善。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民族地区则采用与治理汉族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进入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虽然清政府对民族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从总体上来说,采取的是高压政策。这样做,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为导致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立法势在必行□覃盛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民族教育立法,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教育现阶段仍然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13.
一、民族教育立法的概念立法是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法律是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性调整的手段。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社会规范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习惯、社团章程等都属于社会规范,对调整社会关系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所调整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例如:国家各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劳动关系,婚姻关系等,都是最重要、最基本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立法问题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就我国现实的状况来看,一部行之有效的民族教育法的正式建立仍有待深入、全面的探究。民族教育法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民族地区教育平等、和谐、健康、有效发展的保证。民族教育法的确立应遵循法制统一、民主平等和务实可操作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大多是多民族共居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的数量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交往的增多,同时也使民族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在西部大开发中,西北地区的城市也面临着同样问题,加强对西北地区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并且还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社会工作现状的考察,对建立西北地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体系提出基本思路、具体设想,以期促进西北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民族社会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民族社会发展展望高永久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总结,预测二十一世纪酉北民族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众所周知,近十几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取得突出的成就,而西北地区限于各方面的原因,在...  相似文献   

18.
对西北地区回族聚居区回族穆斯林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视域下宗教行为可分为涉他宗教行为和涉己宗教行为,前者关涉社会、国家、他人的重要利益,是宗教立法的重要理据和调整范围界定的标准;活佛转世的社会公共性是清代宗教立法的基本动因;清代金瓶掣签立法的成功之处在于较为合理地确定了宗教立法的边界、方式与视角,以及藏传佛教宗教团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在宗教立法中积极进行多方的沟通工作,体现了清代国家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清代屯田     
本文通过对清代屯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屯田内部的生产关系与屯田的破败,以及屯田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展示清代屯田的全貌,反映清代经济和土地制度的一个侧面,从而揭示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和它必然灭亡的命运。研究方法上刚适当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用大量数据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