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拙 《华夏文化》2000,(4):54-55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著于1938年,是20世纪前期学术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于某些非学术方面的因素,这部近代史专著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不少青年学者对此书及此人缺乏基本的了解,因而有必要从学术角度加以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向享有“诗的国度”的美誉,诗学在中国古代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有关中国诗学的几套丛书相继问世,可以视为学界与出版界对古代诗学与现代接轨问题的一个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读刘著《对於当代新儒家的超越内省》一文有感钱胡美琦一前言一九九五年五月,香港新亚书院举办“钱宾四先生百龄纪念学术研讨会”,我以家属身份受邀在开幕式时讲话。由于近几年来,外子钱穆先生是否当属“现代新儒家学派”?似乎成了海内外中国学人大家讨论的话题。我在...  相似文献   

4.
执著研求又结硕果读高平叔教授著《蔡元培年谱长编》詹根连金林祥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一位影响既广且深的爱国教育家和思想家,享有“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崇高赞誉。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蔡元培的原著及有关史料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得到广泛搜集、整理,并陆续出版。这...  相似文献   

5.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1533年至1584年在位。严格地说,他并不是“雷帝”。这个绰号来源于对俄语单词的误译,这个词的含义更近乎“令人敬畏的”意思。然而,从其它各方面来说,伊凡确实是令人恐惧万分的。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坊间的艺术书籍多不胜数,初入门者在选择时通常寻找简单明白的初阶导引书籍,最常挑中当是“艺术概论”类书籍。但所谓“概论”书籍,往往一点不像概说,而像大学美术的教科书,读来令人痛苦不已。本书虽也属艺术概论式的入门书,却以较轻松的笔调、较清晰的段落、较寻常的举例说明,使原本艰涩的艺术理论化为浅显易懂的短文,确是深入艺术堂奥的“开门”书。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传承中国古老手工技艺的中国结,不仅展现了雍容华贵的古典之美,更象征吉祥、如意、福气、长寿、平安等多重意涵。除主要结体千变万化的组合外,一个漂亮的中国结往往需要体面的穗子搭配,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全海 《寻根》2014,(2):105-108
《冰鉴》一书的著作权被嫁接给曾国藩,目前并无多少异议,检索“读秀”图书数据库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目录等目录数据库,可得署曾国藩著的各种《冰鉴》图书有百余种,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的《曾国藩全集》甚至将其收入第19~20卷中。  相似文献   

9.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国内及日本皆曾喧嚣过一阵子“屈原否定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屈原的事迹本不够清楚。屈原的事迹虽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及刘向《新序》等予以记载,但是,毕竟不直接见于先秦史料,也不见于对战国史作了系统记载的《资治通鉴》。而《史  相似文献   

11.
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使命。面对不断高涨的全球化浪潮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多元化态势,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将会赋予什么样的文化使命?这不能不引起我国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黄书光、王伦信、袁文辉就此进行系统研究,撰写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嬗变、现实改革、未来展望等深层问题进行理论透析,力求体悟其精神意蕴,开掘  相似文献   

12.
平凹先生写商州的散文,以其简约而潇洒的文字,明显的秦腔秦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读了他的新著<怀念狼>,除了找回了读他商州散文时的那种感觉外,还加进了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洗尽铅华的朴实.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作家,他仍然用一种道地的中国西部陕西高原特有的民族语言在写作,在叙事过程中有时还有意(抑或是无意?)表现出一种笨拙,但这种笨拙反而拉近了读者.我们感觉到走进了作家想要表现的那个世界,而不是在听一个都市作家用作家特有的语言在叙述故事.他是文人群中用"狼"的语言在写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正>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相似文献   

14.
张宣 《华夏文化》2003,(3):62-63
某某同志 :承你多次送给我《华夏文化》 ,我也常常读它 ,留有好印象。最近又把没有读仔细的两期——— 2 0 0 2 .4期和 2 0 0 3 .1期摘要重读了几篇 ,感到有几篇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探讨相当深刻 ,立论也较精当 ,实合我心 ,使我受到良多启发。这里向你简谈一下 ,供你参考 ,并请你批评。(一 )是对我国古代哲人和文学家在价值观和美学思想方面的发掘有深度。例如 :0 2 .4期高照的《庄子能使你快乐》 ,申屠青松的《读 (杨恽 )与孙会宗书》 ,0 3 .1期汪沛的《古代诗人的心路历程》都是。《心路历程》这一篇提纲挈领提出了“以身殉志的屈原”、…  相似文献   

15.
栗子 《华夏文化》2005,(1):28-30
为帮助读者阅读我国古代文化名著,本刊今后将陆续刊登简明扼要的“名著介绍”,要求准确、清楚、抓住要点、容易理解。本期发表栗子的《怎样读<孟子>》,请读者反正。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公共艺术在我国台湾省,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各地都有不少民众熟知的公共艺术作品。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好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台湾省的发展过程及其利害得失又是如何?公共艺术的问题很多。总之,我们常常只在拼命“设置”公共艺术,却很少对之检讨和反省。本书所论皆为台湾省公共艺术多年来遭遇的切身问题,有批评,有建言,既是进一步认识公共艺术、也是进一步策划公共艺术的重要参考手册。  相似文献   

17.
全真教是在宋江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  相似文献   

18.
读《剑桥中国史》龚杰15卷本的《剑桥中国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剑桥中国秦汉史》、《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国明代史》、《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等9卷。其余各卷待国外出书...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湖湘人才辈出,湘学成一时风尚。皮锡瑞就是其中今文经学的杰出代表。皮锡瑞(1850——1908年),湖南善化人,力主通经致用,曾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和清末兴办新学,是晚清湖南改革运动中一位重要的宣传家、教育家和经学家。  相似文献   

20.
陶易 《华夏文化》2012,(3):47-48
班固的《汉书》自从问世以来,便与司马迁的《史记》共享大名,史学史向来《史》、《汉》齐名,班、马并称。尽管《汉书》在批判精神、人物刻画、语言艺术诸方面确实逊色于《史记》,但它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特别是它周详绵密、典雅骈俪的文风,对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自东汉至唐宋,《汉书》的影响力甚至在《史记》之上,当时的文化人几乎没有不读《汉书》的,就连孙权和刘备都曾要求自己的儿子读《汉书》。唐宋人有关读《汉书》的诗文很多,而历代文献中也载有不少阅读《汉书》的轶事趣话,现从中挑选几则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