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发颖 《教师》2012,(36):128-128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个孩子从小所看到和所学到的最初形象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象,父母是家中的一个标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也是一个家庭的天平,把握着这个家庭的命脉。所以,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父母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5.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场所能够替代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异家庭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佳,他们对父母的喜欢和信任程度都不如家庭完整的孩子,而对父母的痛恨、惧怕和不服管教的程度却超过了家庭完整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13.
熊忽秀 《家教世界》2013,(10):27-2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珍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但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笔者认为对小孩进行启发式加情感式加引导式教育对缓和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人生履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的操守及家庭的状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重大的,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如此家风利于培养出贤子贤孙。父母相敬、孝敬长辈,待人和气,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也就彬彬有礼;父母蛮横粗鲁,孩子也霸气粗俗;书香门第中的子女,待人处事中彰显淡淡的优雅与从容;小市民般的父母,孩子身上也就有了一些"市侩气"。  相似文献   

15.
齐齐 《家长》2006,(Z1)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孩子心理健康与否与家庭有直接的关系,而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心理疾病大多都是家庭环境作用于孩子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方法的优劣、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这些都是儿童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父母的一种影射,不同的家庭和父母给了孩子不同的基因和影响,不同的家庭,给了孩子不同教育,结合基因与成长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环境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孩子。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一些父母常常产生疑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应该严格一些还是宽容一点?是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教育孩子,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这就是父母的教意态度和教养方法问题。 在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把家庭分成了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两个坐标把平面分成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代表四种家庭类型。看一看,您的家庭是哪种类型? 其中,“温和”和“冷峻”代表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是温和…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知水平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妇联、村委会、家庭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里,孩子的分数往往是家庭气氛的晴雨表。许多父母认为,只要成绩好,孩子一切都好;只要成绩不好,孩子一切都不好。家长心情的喜悦与不快往往被孩子的分数所左右,孩子也会觉得分数的高低与父母的疼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素质的高低,与其父母素质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家庭中的家长,身为人之父母,应要具备各种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能力和素质,在家庭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策略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得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