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用简单的语言描写复杂的人类情感和微妙的人物关系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三个男主人公的行为反衬出了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父权制观念,解读莱辛短篇佳作《屋顶丽人》中的两性互动的冲突和对立,凸显生态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的强烈意识,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她内心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叶连华 《考试周刊》2011,(70):34-35
《屋顶丽人》是莱辛的一篇短篇小说。无论三个男人如何想要引起她的注意,屋顶丽人都始终置之不理,这个屋顶女人以其独特的冷漠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悄无声息地颠覆了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应有的形象,是一个独立的、不向父权社会妥协的、别样的、有个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能论和人格论来分析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三位主人公(汤姆、斯坦利以及哈里)的行动与心理,进一步从微观视角来论证其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享誉当今世界文坛,有常青树的美称,也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文学作品涉猎领域广泛、风格各异。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讲述了三个修葺屋顶的工人和一个在自家屋顶晒日光浴的女人的故事。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男主人公斯坦利的矛盾行为,可知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是斯坦利的理想自我和大他者的强行介入造成了其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使欲望主体徘徊在想像域和象征域之间而无法完全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屋顶丽人》创造了一个男权社会下非传统的新女性,是多丽丝·莱辛探究男女关系的重要作品之一。运用新女性主义和结构主义,本文揭开父权制的面纱、解构传统性别关系和预见未来性别关系走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莱辛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6.
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和约翰.厄普代克的《A&P》通过男女性别冲突形象地展现了男主人公汤姆和萨米的生存状态、成长历程和未来图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叶以英美两国为主的西方社会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枯燥乏味,以及陈腐守旧的伦理道德对人的天性的压抑和束缚。很显然,莱辛和厄普代克通过后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表达了他们相同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凄苦无依、爱情纠结、悲剧收场的一生惹人同情,然而莱辛开篇却以新闻报道后周遭白人们的默契避谈道出了当时众人对她的死不是同情,而是漠不关心。莱辛以其独特的视角刻画出玛丽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世界的荒芜。窘困的生活,酷热的天气,丈夫让她失望,爱人让她纠结,这些将她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本文拟从后殖民"他者"的视角出发,透析玛丽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探究殖民环境下主流社会的种族、性别、阶级等层面的"他者"意识对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到十九号房间去》和《裂缝》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从缺乏自我到被男性的凝视再到两性和谐这样一个探索历程。莱辛突破了女性主义的观念教条,对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做了独立的思考和反思。主张女性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女性的独自存在,只有男女两性和谐相处,女性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9.
《屋顶丽人》是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该书以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和自然现象意象的二元对立为背景,细致描述了两性权力话语之争及由此直接导致了汤姆的反成长的根源.两性矛盾的尖锐和持久存在的根源不仅在于阶层的对立和两性间缺乏恰当的沟通方式,更在于这种对立造成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范导而失落,为两性矛盾的循环往复埋下了永久的隐患.此外,对男性持不同态度的三个女性角色形成的鲜明比照,体现了莱辛试图探索两性和谐相处的可能途径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在表面上是描写某种外在现象,暗中却遵循一套共同的叙事语法,其基本运作方式是“二元对立”。《屋顶丽人》中“二元对立”的结构表现在下层劳动阶级和有闲阶级的对立、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对立以及情感憧憬与情感幻灭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以弗洛伊德人格结论为视角,比较分析了故事情节相似的短篇小说《A&P》和《屋顶丽人》,找到三重人格与作品人物的契合点。即对人格与道德关系进行深刻诠释,还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道德启示,进一步肯定这两部作品的教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樊冬雪 《海外英语》2014,(13):170-171
该文从女性主义重新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著作《暴力的孩子们》,这是一部堪称是莱辛自传体的一系列小说。小说共包括五部,分别是:《玛莎夸斯特》、《合适的婚姻》、《暴雨中的涟漪》、《干涸之地》和《四城门》。其中以女主人公玛莎的人生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她内心深处的女性意识的转变。玛莎的经历也正是莱辛一生经历的再现,她的内心变化正是莱辛的真实感受,通过此篇文章我们可以重新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相似文献   

13.
朵丽丝.莱辛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青草高歌》(The Grass Is Singing),从此开始了数十载的写作生涯。在中国,莱辛的文学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关于她作品的论文和评论也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广泛关注和评论的是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其短篇小说无论是原文资料、还是相关的研究都相对贫乏。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从内容、主题和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莱辛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屋顶丽人》关注了女性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三位男性的不同看法,展现女性如何运用无声的交流为争取女性自由和摆脱公众的偏见而战。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文教资料》2015,(4):11-12
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关注了父权制度下女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分析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复杂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了一个现实与梦幻交替的世界。从《金色笔记》问世以来,莱辛便被强加上"女性主义者"这一称号。虽然莱辛无时无刻都想摆脱该称号,但是针对莱辛作品的分析很多都局限在女性主义的领域中,从而大大限制了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本文选取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结合莱辛对于非洲大地的深厚感情,从而发现了作品中所隐含的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挖掘出莱辛对殖民者在非洲所造成破坏的厌恶之情,表达了她对非洲大地旺盛生命力的敬畏以及热爱。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是当代英国文坛重量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风格多变且写作技巧大胆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置于莱辛的早中期作品上,对莱辛后期作品的关注不多。事实上,她后期的作品是对前期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归。虽没有前期那么具有影响力,但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习借鉴的价值。本文以莱辛后期的小说作品《又来了,爱情》为研究读本,分析解读莱辛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后期小说中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简忆莱辛     
多丽斯·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到最新出版的《裂缝》,她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本文意在梳理莱辛创作生涯的四个时期,并着重关注她作为公认的女性主义作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的反响,以及莱辛本人对于作品中女性相关话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莱辛小说的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莱辛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当莱辛度过青年时期,进入到人生的中年和晚年阶段时,她对于女性思想的理解发生了许多变化,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也有了许多不同,这一切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莱辛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的变化,对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女性思想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由于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日前,诺奖官方网站全文刊载了她的获奖致词。在这篇名为《未获奖者致词》的文章中,莱辛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电视和网络,因为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致词中,莱辛对比了津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