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迎春  徐春霞  王萦新 《华章》2007,(4):147-148
成立于1946年的"教育部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起初是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青年失学失业问题的专门机构,但是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青辅会又利用"解决青年复学就业"为名,积极拉拢解放区青年支持国民党进行内战,这样该机构就成为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一个帮凶.  相似文献   

2.
青辅会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成立的救济失学失业青年的组织,然而内战的特殊背景,又使青辅会背负了其他的使命,实质上成为一个为国民党内战政策服务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将商会指导管理权移至政府,但同时颁布一系列法律规章加强对商会监管,又采取诸如强制入会、派遣书记、组训人员、工作会报等多种手段,对商会的组织和活动进行渗透,逐步建构起组织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这些措施排斥了其他党派对商会的渗透,也保证了国民党对商会的领导地位。然而,双重管理体制过于偏重监管,忽视发挥商会的能动性,这不仅降低了管制效果,也制约着国民党通过商会等团体实现改造和建设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组训一堂课是任职教育院校士官学员“四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官学员在开展组训一堂课的教学准备、落实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其特点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组训一堂课的顺利完成,对于促进任职教育院校士官组训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段炼 《历史教学问题》2009,(5):66-69,60
中国青年党是近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一个政党.信奉国家主义.倡导国家至上。在该党后期宣传中,一直将1923年发生在山东临城的土匪劫车绑票案视为其建党的“特殊原因”。然而。查考该党早期文献,关于临城劫车案往往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青年党建党的目的。与其说是“外抗强权”,不如说是“内惩国贼”:建党的原因。与其说是临城劫车案所引发的“列强共管中国铁路之警耗”,不如说是“国民党联俄容共之怪剧”。临城劫车案只是加速青年党建党进程一个契机。反对共产主义才是该党成立的唯一目的.实行国家主义才是该党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1946年3月18日,是中国青年民主运动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南通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一个声势巨大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示威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这些要求和平民主的青年,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南通惨案”。这个惨案,不仅再一次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法西  相似文献   

7.
1927年4月,国民党在由革命党一跃而为执政党,其民众运动方针也由"运动"转向"组训"。具体方案是在党内设立民众训练委员会,颁布系列党内规章及政府法令,构建起以职业和社会团体为中心的民众组训体系。党规直接体现国民党试图重构党民关系的政治意旨,政府将之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推进,此正为以党训政的既定路径。职业及社会团体的政治与专业职能制度边界虽由此大体确立,但党规与国法的表达重点仍存差异,党政之间组织及主义的传导存在落差。国民党虽试图通过社会部改隶、强化党部督导等办法来调适组训体系之内存矛盾,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界在以商会、农会、工会及自由职业者公会等团体为中心讨论国家-社会关系、党民关系时,需要关注到职业团体在组训体系中的制度与实情。  相似文献   

8.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李运 《华章》2012,(13)
在1946年-1949年国共两党的角逐中,国民党彻底失去了对大陆的控制权,狼狈的退据台湾一隅,躲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才得以延存.国民政府垮台之际,也是国民党的“日落”之时.身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面对如此迅速而彻底的惨败,痛定思痛,在诸多方面对国民党的进行了改造,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事调整,此举基本上解决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成分复杂,派系林立的状况,国民党的生命力有所增强.本文我们就来略谈一下蒋介石在台湾对国民党人事的“大换血”.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旧教材中,一直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作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近两年的新教材中又改成“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由于这一结论是在课文中叙述完“宁汉合流”之后才提出的,因此,一些历史教师和一些历史资料便认为“宁汉合流”才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估计人教社的新教材中就隐含了这种观点。可是,根  相似文献   

11.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充分享有人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共争取中国革命道路的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争取、保障、实现人权和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历史,这些历史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在抗战时期,从民族矛盾激化、国统区人权状况日益恶化、人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实践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共人权立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特殊时期的价值取向对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随着民国档案和史料的逐步公开,学术界对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本文主要概述国内学术界对三民主义青年团进行的考察与分析,以求全面介绍和总结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马林在1922年初建议中共加入国民党开始,他和中共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国民党性质的认识有差异,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双方在加入国民党的旨趣方面存在歧义。中共认为加入国民党只是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一种策略,具体是到国民党内部去争取其中的工人群众并分化瓦解国民党;马林计划是要中共加入国民党内部,以宣传手段去影响并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国民革命党,担负起国民革命的使命。经过马林的努力,中共放弃了分化国民党的策略,转向支持马林的计划。只是这一以改变国民党策略为中心的计划,遭到了孙中山的抵制,马林折羽而归。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晚年政治悲剧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陈独秀最后一次从国民党监狱走出来后,虽然高擎抗战救国大旗,为何却被抛弃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门外并被打成“日特汉奸”?陈独秀晚年政治悲剧的造成既与斯大林的全球肃托战略有关,又与国民党政府的图谋以及王明、康生的错误干扰有关,同时也是与他自身的个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曾三次来华,在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创建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推动国共合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三民主义的大力研究,站在抗日救亡现实斗争的高度上,根据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史和孙中山以后三民主义的认识史,构筑起了富有特色的认识体系,这一研究及其成果在中国思想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人树立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伟人及其理论遗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苏联因素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传播途径一是通过苏联顾问、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共党员对国民党政治体制的构建与改造,二是蒋氏父子等国民党政要在苏联考察、学习后认同和模仿苏联体制。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苏联因素,主要就是所谓的“党治国家”或以党代政。这比较集中地体现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政治体制没有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军队党代表制和政工制等机构或制度上。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自身的党史研究与学习,重视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总结。这个时期党史研究与学习大体上分为问题的提出、初步开展和系统总结三个阶段。尽管党史研究与学习同整风运动联系紧密,但二者本身并不是一回事,这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出区分。通过延安时期的党史研究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彻底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