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不仅是学界所提及的"孝道""性善""礼律"等内容。事实上,柳氏"统合儒释"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佛家的主张与《易》《论语》相合之处很多,如"变易""博爱""淡泊""包容""民本"等。儒释相合的思想散见于柳氏文集中,细碎零散尚未形成体系,柳氏"统合儒释"思想有待进一步研读、探讨、发现。  相似文献   

2.
法儒融合下的法治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遵循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特点,充分联系法儒融合背景下的法治社会特点,有效地推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各项优化机制和策略,进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社会机能。  相似文献   

3.
儒法道释之间的互补及融合,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儒、法、道、释的融合是一个完整的人、和谐的人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欲求与自足,它反映着人的存在本质的复杂与深邃。  相似文献   

4.
贺麟的文化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他建构了较为成型而且成熟的文化哲学体系。本文结合贺麟的著作(侧重于1949年以前),从“人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古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西)”、“赫然名家的‘新心学’”四个层面梳理其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5.
从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起源出发,分析了儒法两家法律思想各自的缺陷,及对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治久安的影响,得出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法律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与佛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在佛学文章中,他亦从未对佛教的有神论表示过妥协,因而,指责柳宗元佞佛,根据是不充分的。柳宗元的思想是以荀氏之儒为主体,兼收并蓄的开放体系,“统合儒释”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韩愈都以振兴儒学为己任,但韩认为儒学的危机主要来自佛、道的冲击,故主张排佛、老;柳则认为危机主要来自儒学的神学化和自身的封闭性,故在批判这种神学化的同时,还主张援百家之长以济儒。“统合儒释”的实质就是援佛济儒。思想史的发展证明,柳宗元的主张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不仅是学界所提及的孝道性善礼律等内容。事实上,柳氏统合儒释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佛家的主张与《易》《论语》相合之处很多,如变易博爱淡泊包容民本等。儒释相合的思想散见于柳氏文集中,细碎零散尚未形成体系,柳氏统合儒释思想有待进一步研读、探讨、发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却又同时信奉佛教,因此提出“统合儒释”的思想观点,并在其山水诗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和反映,从而具有禅宗的意蕴。这与当时“三教”并存、士人多崇尚贬谪迫害的身世遭遇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儒”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学界、思想界和宗教学界常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简列前人的部分观点,从文字学角度探源“儒”字,分析“儒”所代表的一类人,从而区分“儒”和“儒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术领域的扩大和音乐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民族音乐研究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静态的对某一区域的个案研究,更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以“路”文化空间为视点的动态的、跨区域的多维联动的彼此互文、互证的研究视野。在文化地理学视阈下,对“丝绸之路”文化空间的认识,有助于分析研究青海多民族音乐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与音乐特色。研究认为“丝绸之路”文化空间下,青海民族文化的多元属性和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成为青海多民族音乐给养的土壤。“丝绸之路”地理文化空间与地方传统文化的互文与互释,构成了青海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类型"是民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着"类型"的争论贯穿于整个民俗学的历史之中。从静态的"类型"研究转向动态的"类型的互文性"研究,不仅是新世纪国际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也是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语言人类学等学科建立对话关系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吸收佛学精义以改造儒学,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如此,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还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程朱熹正是借鉴了这一思想,以"援佛入儒"的方式对儒学进行改造,建构了新儒学———程朱理学这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天理解和发挥儒家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本质着眼检讨儒家礼教;以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视角,揭示五伦说与三纲说的真精神和道德价值,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并做出理论补充;吸收基督教的精华以充实儒家礼教.  相似文献   

14.
权德舆 ,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 ,韩愈等人对其评价甚高 ,并推举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今有《文集》五十卷存 ,其中诗十卷 (含赋三篇 ) ,各体文四十卷 ,规模与韩愈文集相当。读其诗文 ,可以发现其思想成份比较复杂 ,儒、释、道三家兼而有之 ,三者之中又以儒为根本 ,去沟通、融汇释道。  相似文献   

15.
儒法治国思想的异路与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和法家政治法律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治国方略的不同路向,形成了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不同传统,并奠定了儒法互补的基本格局。儒法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汉代和唐代两次高潮,逐步实现了双向互补,自汉以来,历代统治都深谙儒法两家间会通嫁接的真谛,奉行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术。离开了儒法互补,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相似文献   

16.
本简要述评了贺麟“新心学”的道德观。认为贺麟是从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哲学艺术和宗教去阐发和改造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即从艺术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从宗教中去求社会化、平民化的道德,从学术知识中去求开明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董说独特的双重身份所造就的其思想的双重性为出发点,从儒释两个角度定位《西游补》的思想价值,论述其所表现出的双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法治产生于商品经济社会,以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是以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的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指人的法观念发展到现代最新阶段的进步状态.现代化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必须积极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9.
法治产生于商品经济社会,以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是以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的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指人的法观念发展到现代最新阶段的进步状态。现代化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必须积极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0.
北宋仁宗年闻,士大夫掀起了态势强劲的尊韩、排佛运动.禅宗领袖契嵩以"儒释之道一贯"为理论依据,积极地"非韩"护法.他批评"韩子泥古","不悟佛教适时合用";用"中道皇极"解构"道统"说,用儒佛"同归于治"驳斥佛教害政说.同时,他批评韩愈的性情说,从儒家视角责难韩愈的为学与为人,并"周纳"韩愈,说韩亦受佛道影响.在"非韩"护法的过程中,契嵩用儒家伦理会通佛家戒律,用佛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他提出儒佛"同归于治",主张"孝为戒先";把"皇极"定义为"天地素有之理";积极挖掘儒家经典如<中庸>等性命之学的内容,在心学的基础上打通三教;比张、程更早地引入"气"范畴论"性"等.这不仅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启发和刺激了儒家学者从本体高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催生了更具思辨性的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