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针对本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提出了教学情景设计"学习+表达+交流"的模式。利用工作室教学的有利条件,将此模式通过CJ动画工作室进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将其向其他工作室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也需要改革与创新。从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的视角,以吉林省为例,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主题研修模式、联合教研模式、"互联网+"模式、教学开放模式等四种特色化运行模式,每种模式的背后都有自身的设计理念与理论支撑,并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与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一、"名师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功能1.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和永恒主题。作为名师,首先是教育"经营理念"新颖,教育功底深厚,教学水平一流,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教育群体。作为名师有全新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名师工作室"应承担起区域教研活动的指导功能,充分利用工作室团队的集体智慧,指导和引领区域内教师开展学科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在教学理论、课堂模式、教案备写、试题设计、师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苏派职教高层论坛不断开展,"苏派职教"这个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苏派职教"是江苏人创造的具有江苏职教品牌、职教风格的职业教育流派,其中,引人注目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给教育生态观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思路。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概况江苏省镇江、宁波等一些职业学校先后开展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个以构建主义为教育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项目实施为评价核心的"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索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采用"2+1"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职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方式,实施过程性考核,利用创新实践工作室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系列实践,提高程序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基于"工作室制"教学形态模式建构2个经典案例的梳理以及对英美高等设计教育体系的参鉴,指出了环境设计专业的交叉复合特性决定了前期理性研究与后期设计表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强调"实验性、课题研究型"的设计教学,其"工作室教程系统"的核心在于不仅能建构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而且能够确保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转入其他职业方向——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双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作为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一贯倡导的创新设计教育理念和实战管理教育模块有机结合的教育形态,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融知识和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断的对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摄影工作室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针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了解创业教育融入摄影工作室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介绍创业教育融入摄影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具体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所得出的"工作室制"职业化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定位,由此开展依托"工作室制"构建的会展设计专业第二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块的构建,创新性地建立渐进式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在融入"工作室制"运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化项目实操能力,完成了"工作室制"职业化培养的创新初探。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院校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并加以模板化的系统归纳和比较,归纳出跨学科教育、依托各自背景建立特色模式、学位类别细分、方向设置以及导师制度、工作室教学等特色和经验.提出了对国内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建议,特别在分类培养,构建跨学科平台,课程教学创新,推动将导师、工作室、项目课题结合,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交流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为逐一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上述问题,应进一步改进教学,可以具体从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程比例、一体化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高职新闻专业为例,在实践教学广泛使用的"工作室制"的模式基础上,进行"递进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和谐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正>"主题驱动的骨干教师工作室"模式基于骨干教师研究特性的成长,这个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骨干教师团队学习的基本流程,形成了学科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创新性成果。2013年该项目主要参加人员有张丹、何彩霞、胡玉华、张素娟、金钊。自2008年开始,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采用"主题驱动的骨干教师工作室"模式对骨干教师开展了培训,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该项目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等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设计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艺术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岗位需求零距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文章论述如何通过模式设计、师资配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设计工作室创业教育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动漫设计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动漫设计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把促进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各类艺术类专业中得到推广。本文立足于动漫设计和制作的教育现状,对"工作室制"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就建设"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路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我国高职高专动漫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工作室以"提升技能、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训为主线,以网络为交流载体,立足教学实际,打造教师培养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并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专家引领、观摩活动等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使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技能型"专业组织。工作室研究对口高考试卷命题方向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参与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创造性特征,但因为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重写作理论轻写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高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为该课程采用SPOC模式开展教学提供了条件。从学情分析入手,通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并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论证SPOC教学模式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名师工作室是完善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支持服务体系、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有效形式,课程建设是确保名师工作室项目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春晖计划特级教师工作室项目为例,对名师工作室项目设计、实施、评估等全过程要素开展“全要素课程化”研修模式的实践探索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为提高名师工作室建设质量成效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工作室制"是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的特定模式,既有利于艺术类专业创新教学设计,又有利于校企专兼结合师资团队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兼有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性,提出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目标、要求、设计、过程和考核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在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正>黄黎敏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小学组专家委员《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组核心成员全国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黄黎敏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是南京市鼓楼区首批成立的名师工作室之一,由来自全区的12位骨干教师组成。多年来,工作室搭建"引领带"框架、深入"学习力"研究、打造"本土化"模式,围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跟市场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于真正达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基础条件,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