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鹏  高庆  陈云 《金秋科苑》2010,(20):44-4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国家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灾难救援等情况下,如果科学的利用心理学理论,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个人特征或心理问题实施影响。  相似文献   

2.
出舱成败看心理9月27日下午,翟志刚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而在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看来,在航天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制约任务成败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心理而不是操作。尤其是在出舱活动这种对航天员自主性要求更高的任务中,  相似文献   

3.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平息灾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军事救援人员往往是最先接触灾难事故的相关人员,因此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不仅要关注受灾的公众,更需注重对军事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并且要不断加强对心理干预专业人员的培养.将心理干预纳入灾害事故救援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一说健康就认为是医学上的事,只重视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故尔,一有头疼脑热就往医院跑,而有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却自觉不自觉地掩盖了;平时只注重身体锻炼,而不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据美国权威部门调查表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占门诊病人总数的60%~70%。众多的科学实践研究也说明,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因为经受各种冲击,导致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因为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心理健康的良好境界。学校关于学生的问题很多,但听到较多的是一句话:“生源质量怎么越来越差了“。诚然,学生的素质今不如昔,问题在于谁考究过学生们的心理以及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弊端与不幸?我们在小学后、初中后教育中给了他们以怎样的人文传播呢?本文在此仅做一些浅酌分析,与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5.
"成功教育"已揭示,学生在生理机能上无质的区别,而在学业成绩上反差较大,这主要是心理素质的优劣所致。教育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教育工作要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体育教育过程中,结合心理教育,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事件救援时心理干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敏 《大众科技》2008,(1):127-128
目前,我国处于突发性事件高发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通过分析突发性事件救援时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提出了突发事件救援时心理干预的对策,为社会力量进行突发性事件救援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后心理救援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使毫无准备的灾区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受波及省市的人们陷入焦虑恐慌的巨大心理压力之中。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救灾过程中,心理救援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便旨在讨论如何理性的实施心理救援,使心理救援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社会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因素.舞蹈教育能以舞蹈训练来来实现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发展.因此,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自觉观测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人文性原则,将心理教育融入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舞蹈中感受艺术的熏陶,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陈娟 《科技风》2015,(1):215
地震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也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心理伤害。由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较易受到重视,而地震所导致的心理伤害是无形的,往往容易被忽略。本文对震后灾难心理的成因、特征以及危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地震灾害之后心理救援工作的重视,同时对地震灾害心理救援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的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重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灾难后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心理反应,甚至造成长期心理疾病。心理援助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灾难心理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后,所有参与了报道的境内外记者、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军人、自愿者以及身临其境的旁观者和通过媒体看到听到这次汶川大地震惨烈情境和场面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并引发严重后果,如患各种心理疾病,甚至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或产生严重内疚感而自杀。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最令人遗憾的事是,许多受灾者在经过救援人员千幸万苦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救出废墟后却又迅速死亡。5月16日,北川26岁的男青年陈坚支撑70小时,获救后30分钟去世;5月15日北川副县长杨泽森获救10分钟后死亡;5月15日北川10岁女生范泉滟在废墟中坚持57小时被救出,10分钟后去世;聚源镇中学营救出了30多名学生,但最终只存活2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被困矿工中的"灵魂人物"路易斯·乌尔苏亚最后一个被"凤凰号"救生舱带回地面,8月5日起被困在圣何塞铜矿下的33名矿工全部获救,标志着智利援救矿工行动完美结束。被困时间长达69天,33名矿工全部获救,这创造了救援历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张建红 《科教文汇》2014,(5):196+228
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必然对大众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自觉与不自觉间的自我调节,能使我们及时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与比赛环境瞬息万变,长期的心理适应必须超强,否则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力求从几个方面浅论在运动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中对运动员施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时常听到、看到一个另类的救援参与者—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遭受灾害时,国际社会给予人道的、义务的、无条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积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6.
张建红 《科教文汇》2014,(15):196-196
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必然对大众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自觉与不自觉间的自我调节,能使我们及时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与比赛环境瞬息万变,长期的心理适应必须超强,否则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力求从几个方面浅论在运动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中对运动员施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灭火、抢险、救援,有危险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韩全利,河南浚县消防大队的一员。入伍14年来,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1200余次,成功救出遇险群众50余人。而让他感到最为自豪的是,他所发明的深井救援打捞器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保护百姓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部队当前灭火救援作战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自我调控心理训练方法,旨在提高消防指挥员的心理素质,以便消防指挥员充分掌握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的主动权,提高指挥决策效果,保证灭火救援战斗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城轨交通运输的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者让员工做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使得员工不得不打乱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全天候地从事客运工作。这样,城轨在保证客运任务完成的同时,就自觉和不自觉的忽视了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疲劳。本文意在寻求探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人员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由于需求而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儿童为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获得成人的爱而出现的心理;为渲泄和消除内心紧张而引起的心理行为;出于好奇心而出现的心理。在教育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矫正儿童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