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论农业发展中的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好生态环境,走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解决农村面临的危机,迎接未来的挑战,必须倡导生态文明,处理好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高校表现为环境绿化园林型、建筑设施智能型、能源利用节约型、管理制度公平型、人际关系友好型、文化氛围学术型等特征。建设生态文明高校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人、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高校表现为环境绿化园林型、建筑设施智能型、能源利用节约型、管理制度公平型、人际关系友好型、文化氛围学术型等特征.建设生态文明高校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人、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在全社会普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弘扬生态道德观念,巩固生态文明理念.大气科学通识教育是生态文明基础科学知识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显著,各种气象灾害集中频发,雾霾、酸雨等污染天气日益严重,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使得大气圈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敏感地带.高校作为国家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研创造主阵地,加强大学生大气科学知识通识教育,指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气候变化观、形成节能低碳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内环境资源审计现状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影响环境资源审计的主要因素,认为国家审计机关应恰当选择环境资源审计的切入点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环境审计。  相似文献   

7.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农业环境保护学”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旨在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专业知识。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针对“农业环境保护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课后复习难以实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培养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针对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瓶颈,文章提出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建设背景及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重点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教材建设、专业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并简要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斌 《黑龙江教育》2006,(7):158-160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高校表现为环境绿化园林型、建筑设施智能型、能源利用节约型、管理制度公平型、人际关系友好型、文化氛围学术型等特征。建设生态文明高校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人、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利用课堂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生态文明的建设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种情况之下,将生态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正在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进行全面小康衬会的建设。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和牛态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从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从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及中国面对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出发,探讨了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环境伦理教育的对策,有利于加速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其生态道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与我国今后是否能够长远发展有很密切的联系。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认真了解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的里程碑,它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加强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探索生态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实验及实践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本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同时将实验实践条件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搭建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阐述了红色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保障;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有助于节约耕地,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功能拓展和发展模式创新是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青岛都市农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市周边农业,适当保留农业景观,加强资源节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