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在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中纳入标准并且使用的MI—MO系统和空时编码技术.针对空时编码中的空时分组码,文中率先研究了在两个发射天线和一个和两个接收天线的情况下的空时分组码的传输方案.  相似文献   

2.
3.
从实际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快衰落时选信道中空时分组码的正交性被破坏,从而产生的空时码元素的单元间干扰(IEI:InterElement Interference)将造成传统解码算法的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检测算法--迫零并行干扰对消(ZF-PI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信道变化很快的条件下仍能有效地抑制了IEI,从而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应用推广到快衰落时选信道中。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多输入多输出无线光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发射信号非负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直流偏置的自适应调制技术,并且利用奇异值分解将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转换为并行信道。此外,提出一种基于 QR 分解、逐次干扰消除的自适应调制技术。在目标误比特率性能条件下,利用 QR 分解、逐次干扰消除的特性将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等效为并行信道。根据最大化可达速率的优化目标,最优地给各个子信道分配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自适应调制方法在保证误比特率性能和平均发射光功率恒定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这2种自适应调制技术在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空分复用增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无线光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分层低密度校验编码方案。通过引入相邻层间的关联矩阵,在对当前层译码时,对下一层的数据信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从而减轻错误的传播。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噪比下,能获得比V-BLAST方案低的码字差错率。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中MIMO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MO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现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对抗无线通信过程中的多径衰落问题,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系统整体的性能;它可以显著地提高无线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移动通信中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它可以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为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率数据传输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MIMO多用户系统预编码系统块对角化(BD:Block Diagonalization)处理方法。通过设计信号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将MIMO多用户下行链路信道进行分解成多个平行独立的单用户MIMO信道来处理,以消除多用户同道干扰(CCI),从而提高系统性能。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其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是MIMO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MIMO系统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的预编码技术,将MIMO信道对角化为特征子信道,并给出一套加权值,根据不同的加权值设计各种不同的预编码方案应用分析,实验仿真证明了该准则下预编码各种方案情况下的应用分析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用户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当发射端知道信道状态特性(CSI)时,即对发射端进行预编码设计,使接收与发射联合处理可获得较好的通信性能。本文着重分析目前MIMO多用户系统下行链路的三种预编码技术,即直接信道求逆的迫零预编码、规范的信道求逆预编码和基于THP预编码。分析了迫零预编码性能不好的主要原因,可以由规范的信道求逆预编码进行改进,并得出非线形预编码THP预编码性能优于前面两种线形预编码。MATLAB仿真结果证明了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据空时分组码的复正交设计理论的推广,推导了基于坐标正交设计(ClOD)的空时码构造方法,并在准静态平坦Rayleigh衰落信道中,对802.16d(e)中使用的四发射天线基于CIOD的发射分集配置方案A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些码具有较低的译码复杂性,与基于复数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的译码复杂度相当,但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1.
Space-time signal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systems is an active research field in which interfering signals are cancelled and multiuser detection is achieved using space diversity. In a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space-time block cedes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ing antennas can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bit-error-rate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several antenna configurations are designed for DS-CDMA communication in MIMO systems. Space-time linear multinser detection and space-time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ultiuser detection are simulated. Bit-error-rate and computation complexitie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Conclusions are given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空时编码技术和多载波CDMA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采用turbo编码作为信道编码以及优化的复小波包作为多载波调制,提出一种基于复小波包和turbo码的空时分组编码的MC-CDMA系统,研究了其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该系统能充分利用空时分组编码的发送分集和turbo码的良好抗信道衰落能力显著提高系统性能,而且还能利用优化复小波包的优良特性避免通常MC-CDMA系统由于插入循环前缀(CP)所带来频谱效率的降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复小波包的空时分组编码的MC-CDMA系统要好于空时分组编码的通常MC-CDMA(STBC-MC-CDMA)系统,略好于采用CP的STBC-MC-CDMA系统;级联turbo码的空时编码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系统抗衰落信道下的各种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围绕OCDMA系统的重要地址码类型——光素数地址码的结构模型,根据有限Galois域上的线性全等理论,系统分析了基本素数码、扩展素数码、修正素数码的互相关特性,指出码字中“1”位的重叠区域.具体给出基本素数码最大互相关为2、扩展素数码和修正素数码最大互相关为1的数学证明,并给出完整的的素数码相关性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计算基本素数码和扩展素数码的信号干扰比以及多址干扰误码率,并比较基于不同素数码的OCDMA系统的误码性能,给出定量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4.
要使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平台,需要对校园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准确的定位。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层面,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减少误解、求同存异。因此,开展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必须注重中外学生人与人的交流,以互动性的活动为主,把语言交流摆在首位,注重思想方面的交流,加强国情文化知识方面的交流,利用才艺展示等方面,将文化上的输入与输出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留学生参加这种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南宋宁宗、理宗之际,国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为此南宋调整了相关战区的防务部署。就江淮战区而言,在嘉定十二年将江淮防务一分为三,并将淮东制置司的治所放在极边之地楚州。这样一种空间结构虽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却导致南宋政府坐视李全发动叛乱而无力阻止。随着李全之乱愈演愈烈,南宋政府不得不再次对江淮防务的空间结构作出调整。宝庆三年,淮东制置司放弃楚州,建阃扬州;绍定三年九月,置江淮制置大使,合江淮防务为一。这一调整很快即见成效,绍定四年正月,李全被擒杀,李全之乱平定。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图书馆数据采集器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国内使用较多的数据采集器主要参数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图书馆数据采集器的选择购买和使用提出了可行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句子的功能类型、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所使用的语体等因素对句子的规约性时制义具有制约作用。词汇手段在语法上表现的时制信息并不是其词汇义所对应的具体时间信息,而是由其具体词汇义所承载的抽象时制信息。ST是汉语句子构建绝对时制义的最终参照点,RT和ET总是位于ST的同侧。  相似文献   

18.
词汇教学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词汇的输入和输出应该是动态统一的。输入的作用在于用来扩充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来巩固、检验并激活所学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分别提出了两条词汇输入和词汇输出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背诵和阅读来加强词汇输入,通过复述和写作进行词汇输出,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