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隋唐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尤其是军事形势和户数人口的变化,各个地区的行政区划多有变革,陕州处于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之间,又跨越黄河,在隋唐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行政区划的变革及其原因值得探析。从隋唐时期陕州的基层政区和高层政区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行政区划的变革做一细致考察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州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扼守崤山、函谷关,为黄河漕运要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黄河漕运是影响陕州政区沿革和政治地理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漕运兴则关中兴,唐廷稳固长安洛阳两京、保障粮食供应才成为可能;漕运废则关中衰,唐廷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控制力都会减弱,政治、军事状况皆受陕州地区的黄河漕运所影响,陕州行政区划屡变也是当时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的外显。陕州围绕黄河漕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地理地位变化,体现出唐前期“关中本位”的丧失、唐中期政治格局走向保守内倾与中央集权衰落、唐后期彻底走向政治分裂的政治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水利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之一.对水利问题的解决,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对自然环境的自我适应和发展过程.通过对大量碑石文献资料的解读,不但发现了清代陕州地区水利工程的兴衰演变过程,更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此地区基层群众管理各种水利设施和水利运作的宝贵经验,对今天该地区水利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交通地理变迁与城市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航运、铁路、公路等新式交通方式的兴起,中国传统的交通地理发生了巨大变迁,从而打破了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格局,部分位于新式交通干线上的城市出现快速发展,而许多传统交通重镇由于交通区位的变化,不再具备或丧失了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逐渐陷入停顿或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陕州因"陕"而名,陕字,本作"陝",意为山阜裹夹,行踪隐蔽。"陝"当是战国中晚期秦人东进,夺取崤函过程中形成的地名概念,其含义不仅包含这一带的地理地形,也包含秦人逾"陝"而东的人文形象。陕州的建置沿革分为4个时期:先秦的部族、方国、封国时期;秦代至北魏的陕县统辖时期;北魏至明清的陕州统辖时期;民国至今的陕县、陕州、陕州区统辖时期。陕州建置沿革变迁中,政治和交通因素一直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利的交通条件的是城镇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崤函古道位于黄河三门峡河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枢纽路段,是东西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持续不断东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直接促进沿线一批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城镇保障了东西大道的畅通,东西大道又带来了城镇的繁荣。随着古代政治格局的转变和近代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崤函古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沿线城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一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历程,有助于为当今城镇进一步发辰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10-112
大运河未贯通之前,山东省内的交通网络并不发达。特别是山东西部大多数地区均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下,鲜有商品流通和交换,具有很强的"民本商末"传统,发展较为落后。但山东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运河在此绵延近千里。会通河的浚通,给山东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一些新兴的运河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号称"运河之都"的济宁在大运河贯通之后,由于处于水路要冲之地,商贾云集,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和商业,均出现了繁盛的局面,但是,随着清末运河的废止,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也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8.
崤函古道历史地理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崤函古道是我国古代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东西干道上的锁钥,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古道蜿蜒数百里,存在数千年,遗迹星罗棋布.作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丝绸之路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崤函古道已被列入河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本文在理清历史时期崤函古道发展之脉络,揭示其发展演变之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论述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以有用于世.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伏牛山地区形成了以沙河、颍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为主干的陆路网.发达的交通条件使不少处在交通沿线的中小城镇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泾阳县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中部,地处关中平原的核心区域。明清时期,泾阳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文化兴盛、经济繁荣,辉煌一时。城内的空间结构布局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文章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复原了明清时期泾阳城的空间布局,并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探析,以期为现代泾阳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以后及清康熙以来,湖南地区涌现出大批工商业较繁盛的城镇和市墟。这些城镇市墟大多分布在湖南水陆交通便利之处,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经济作物的商品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是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换市场。  相似文献   

12.
邯郸城在历史上兴废几度,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其地理位置附近有许多河流也常常影响着城池的安危。明清时期的邯郸城尤其水患严重,特别是沁水造成了多次大的灾害,成为历任官吏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漳河、滏阳河在明清时期的河道有较大的变化,对邯郸城的影响随着河道变迁而有不同。最后本文辑录了明清时期邯郸城的历次水患资料,对今天的城市变迁研究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将科学技术和翻译紧紧结合在一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引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明朝时期的科技翻译活动进行回顾,以期增加人民对科技翻译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内家拳在明清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华武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的拳法,能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内家拳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邯郸城在历史上兴废几度,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其地理位置附近有许多河流也常常影响着城池的安危。明清时期的邯郸城尤其水患严重,特别是沁水造成了多次大的灾害,成为历任官吏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漳河、滏阳河在明清时期的河道有较大的变化,对邯郸城的影响随着河道变迁而有不同。最后本文辑录了明清时期邯郸城的历次水患资料,对今天的城市变迁研究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变化,引起了洛阳人口的增减,隋初至大业五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隋末唐初人口的大幅减少,唐前期人口的恢复与增长,安史之乱后人口的急速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呈现出一个类似"M"形的变化态势。隋唐时期洛阳人口的变迁,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城镇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且其的类型及职能、发展形态也日益多样化。分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的城镇的六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指出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征兆,也是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李远 《地理教育》2006,(5):20-21
历史时期即距今大约1万年之际,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结束,全新世降临。全新世是最后一次冰期结束至今的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冰后期(postglacial)。冰后期也是一个间冰期(interglacial epoch),即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期。此时,冰川退缩,海平面回升,气候和生物带向两极方向迁移。以夏季风降水为主的地区,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湖面扩张,生物繁荣,内陆干旱地区流沙固定,黄土地带土壤发育。由于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全新世气候期的划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地区。佛教文化经历史文化的流传和发展,加上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共生,逐渐转变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少林文化中,少林武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中,始终以朴实无华、内外兼修的特点,留存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在明清时期,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流变特点更具代表性,文章以这一时期的少林武术活动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永昌城与腾冲城的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城市的结构和规模较为稳定,虽然其间因战争原因多次被毁坏,但都未改变原有格局.汉族移民的大规模涌人,与两城的建设是同时的,伴随着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形成与稳定,城中居民的生活安居乐业.试图借助文献资料,探讨这一时期生活于这两座城市中及近郊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节俗和娱乐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