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环柚籽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浙江玉环县的玉环柚子籽油提取后,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对其进行了衍生化.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衍生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检索NIST98谱图库,最后从玉环柚籽油中分离确定了13种脂肪酸,其中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脂肪酸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为玉环柚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α-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乙醚作溶剂,用索式提取法提取红瓜子油后,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处理,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红瓜子油中脂肪酸成分有13种,主要为亚油酸(64.55%)、油酸(13.59%)、棕榈酸(12.19%)、硬脂酸(8.78%)等。本实验结果为开发利用红瓜子的资源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钱草化学成分的分析(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金钱草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含量为1.45%;用GC/MS法从金钱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2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19.6 %)、樟脑(5.07%)、乙酸冰片酯(3.53%)、石竹烯氧化物(7.82%)、桉油烯醇(2.26%)、山奈素(3.67%)、山奈酚(6.22%)等.  相似文献   

5.
以乙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辽宁鞍山茄子籽油提取后,采用氢氧化钾一甲醇法对其进行衍生化.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衍生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检索NIST98谱图库,最后从茄子籽油中分离确定了13种脂肪酸,其中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脂肪酸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紫藤荚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藤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紫藤荚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9%,其主要成分为2,3-环氧基-1-丁醇,其它依次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醛等,与文献报道紫藤花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吴茱萸乙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挥发油、水提物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用乙醚脱脂,得乙醚提取物;将乙醚脱脂后的吴茱萸用70%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得正丁醇提取物1、2、3;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用蒸馏水加热回流法提取水提物.用以上提取物分别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1、2中的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正丁醇提取物1、2、3和残渣均在31.25mg/mL时对临床绿脓杆菌仍有抑菌作用;挥发油在1.25%时对临床绿脓杆菌仍有抑菌作用;乙醚提取物对标准绿脓杆菌的MIC为250mg/mL,对临床绿脓杆菌的MIC为125mg/mL;水提物对标准绿脓杆菌无抑制作用,对临床绿脓杆菌的MIC为125mg/mL.正丁醇提取物1、2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为28.71%、31.27%;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3.25%、44.31%.结论:研究提示正丁醇提取物1、2、3和残渣及挥发油对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四者之间的抑菌作用没有显著性区别.水提物和乙醚提取物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抑菌作用比正丁醇提取物、残渣和挥发油的作用弱.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提取(MAHD)凯里地区透骨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透骨香叶中的化学成分有25种,占总峰面积的99.91%.透骨香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84%)、2-乙氧基丁烷(3.98%)、乙酸乙酯(3.69%)、3-甲基-2-环氧乙烷基甲醇(2.79%)、仲丁基醚(1.27)和苄醇(1.01%)等.  相似文献   

9.
GC-MS法测定亚麻籽中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亚麻籽中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亚麻籽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为16.7%~18.7%,亚油酸为5.1%~5.9%,油酸为8.2%~8.7%,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30.0%~33.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没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分离并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9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毕拨挥发油化学成分,在毕拨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分离出115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81个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峰面积的97.83%;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成分是α-律草烯(4.44%)、α-姜黄烯(4.94%)、大根香叶烯-d(5.67%)、十五烷(12.30%)、β-没药烯(6.20%)、十七(碳)-8-烯(6.66%)、8-十七(碳)烯(9.29%)、十七烷(9.07%)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建立一个快速灵敏且具有专属性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银杏叶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创新要点: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连用法(UPLC-MS/MS)进行大鼠血浆中七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适合于银杏叶制剂的药代动力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液液萃取进行血浆样品处理,该方法简单且快速。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进行七种活性成分分离,达到了多种成分快速分离的目的。采用二级质谱(MS/MS)进行检测,优化质谱条件,减小了内源性干扰并提高检测灵敏度。经过专属性、线性、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考察,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经验证,该方法适用于银杏叶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重要结论:液液萃取处理血浆样品简单可靠,回收率稳定,无基质效应(表4)。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性地分析大鼠血浆七种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表3和图3)。该方法适用于银杏叶片的七种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图4和5)。  相似文献   

13.
阴香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阴香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阴香叶中鉴定出39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48%,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龙脑(19.68%)、桉树脑(10.49%)、乙酸双环【2.2.1】庚-2-基酯(9.65%)、α-蒎烯(7.36%)、D-柠檬烯(6.45%)、石竹烯(5.80%)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阴香叶特殊的香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樟树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从樟树叶中鉴定出38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53%。樟树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己酸叶醇酯,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3,7-二氢-3-甲基1H-嘌呤-2,6-二酮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烟草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别确认其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尼古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尼古丁的含量.尼古丁含量在0.446 4~0.892 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61 670 M-2 894.8,相关系数为0.998 6,回收率为99.83%.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阿尔泰紫菀精油,经GC-MS分析共分离出46个峰,鉴定出3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占精油检出成分的80.14%,其中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18.14%)、1,1,4,7-四甲基-八氢化-1氢-环丙基奥(7.38%)、β-蒎烯(6.40%)、石竹烯(6.30%)、β-水芹烯(3.97%)、苎烯(3.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玉米及加食用碱后玉米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对提取液进行分离鉴定.初步确定了玉米挥发性成分中的32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2%;加食用碱玉米挥发性成分中的26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8.5%.玉米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是棕榈酸(39.4%)、亚油酸(15.0%),3,4-二甲基己烷(5.7%).但加入食用碱后玉米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2,4-戊二醇(19.4%),1,1-二乙氧基辛烷(18.9%),2,2-二乙硫基丙烷(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GC—MS方法分析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成分.方法:以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油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利用谱图检索油松松针中挥发油的主要有1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龙脑(45.133%)、醋酸冰片酯(11.212%)、1R-α-蒎烯(11.173%)、β-石竹烯(10.291%)、杜松烯(7.083%)、松油烯-4-醇(4.226%)、古巴烯(3.368%)、1,7-辛二烯、3-亚甲基(1.985%)、β-蒎烯(1.932%)、8-亚甲基-(1α,2α4α,5α)三环[3,2,1.02,8]辛烷(1.785%)、莰烯(1.328%)、反-松香芹醇(0.480%).结论: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对不同季节采摘的铁观音荼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春、秋不同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春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12种化学成分,从秋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6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大部分为咸水湖相沉积的烃源岩生成,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应用有机地球化学GC/MS分析技术,对采自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6口油井的原油样品进行了饱和烃色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样品正构烷烃分布完整,没有受到生物降解作用,在C20~C30内呈现明显的偶奇优势,Pr/Ph值非常低,在0.26.0.33之间,具有强植烷优势;在萜烷类化合物色质图中,伽马蜡烷相对丰度很高,具强升藿烷翘尾巴优势的典型特征;C27、C28、C29甾烷分布呈“V”字型,且以%甾烷为主峰,暗示其母质有咸水湖相水生生物输入。另外选取了甾烷参数C2920S/(S+R)和C29ββ(ββ+αα)评价原油成熟度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原油样品基本处于低成熟和刚成熟范围内。通过综合分析原油饱和烃色质图特征及各项生标参数,认为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原油主要为咸水、强还原湖相沉积的烃源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