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7、8期合刊,刊登了崔峦老师《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下)》一文,这是崔老师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内容,阐述的一个个对策都招招中的、句句连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顺藤摸瓜”,重读2006年第6期《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上)》一文,因而满足了我强烈的“问题感”“。三多三少”的问题(①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②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③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再次催促我回读“对策”“。消肿术”——“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举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福州市群众路小学邓心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课,得到与会代表和在场台湾教师的一致好评。该课教学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准确定位,将“以学定教,顺学巧导”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最近拜读了刘卫锋老师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0期上的一篇文章——《风景的再造》,笔者也曾经多次执教《泊船瓜洲》,有一些相左的看法请教。首先,刘老师将《泊船瓜洲》纳入王安石晚年罢相闲住金陵的创作范畴,是“诗风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两年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仍然是探宏与析微并进的状况。从宏观上解读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的特点、创新之处、意义、联系、存在问题等,比如潘涌的《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第7期)、张国生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李秀菊的《浅谈布卢姆的教学论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影响》(《现代语文》2004年第2期)、陈黎明的《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检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史绍典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语文教学通讯·高中…  相似文献   

7.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8.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在《小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9期第16页)中看到(思维训练要到位》,又看到此文被《小学教学》(1997年第9期第17页)摘编(较前文不同是文尾增加了三句话).此文作者杨柳、贾敏两位老师说一位语文老师教学《五彩池》"启发思维(一说思维训练)不到位”.但什么地方不到位,怎样做才到位,理应“疑义相与析”.这样,那位语文老师也才会满意.  相似文献   

9.
最近,拜读了何捷老师写的《从“我手写我心”遭遇颠覆说起》(《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年第12期)。在这篇文章中,何老师通过对一位三年级学生写的《假如我来安排周末》这篇习作的第一稿和经指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自 1981年创刊以来,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教科研人员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健康成长。我们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采取各种措施,从栏目设置、文章内容、文字校对、版式设计、印刷发行等方面提高刊物质量,满足广大读者、作者的需求。但还时有纰漏,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两处校对错误就是读者在来函、来电中指出的。 (1)湖南省涟源市双江小学吴丽群老师在来函中指出:2004年《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第48页的“1975”应为“1875”。 (2)深圳一位老师给编辑部打电话,指出2004年《小学语文教学》第3期第61页中…  相似文献   

11.
我拜读了2006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上王自文老师的《试论公开课》一文,受益匪浅,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但有些观点还有待商榷。王自文老师在文中欲把“公开课”更名为“交流课”,否认公开课的“示范引领”作用,我认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李森祥的《台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时,我阅读了朱月君老师的《父亲为何‘若有所失’》(《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4期),诚如朱老师所言:“李森祥《台阶》主题的多元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解读的空间。”我想,除了朱老师所说的“精神层面的隐喻和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3.
读了李式旺老师《对课改的有关思考》一文(《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期第14面),笔者想就文中的“过程展示”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确实,《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示,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尝试、摸索,昔日沉闷的课堂亦显得热闹而有趣,学生提问、思考、讨论、交流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第1期《小学教学研究》载张淑君老师《此处用“liǎ”不妥》一文,认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4期刊发了张克记老师的《数学命题不可忽视“基础”》一文,对《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10期陈国忠老师撰写的《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命题设计的“四化”趋势》进行了“评价”。本人拜读后觉得有话要说。我们撇开文中的观点不说,来看一看文中第二点理由中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26日正午,江南体育馆,寂静却心潮涌动。参加重庆市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赛场)的老师们正耐心而又焦急地等待比赛结果。终于一个雄浑的男中音宣布:“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有……南岸区江南小学黄鸿川老师执教的《聆听声音·编写故事》……”我们的泪水禁不住往下流。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张鸿清老师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6期上的《质疑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一文后,觉得张老师并未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整体认读音节”这一问题。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现代汉语》(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颜迈著)第82页写道:“在初等教育中,为了避免讲解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教育局教研室于2005年11月8日至10日,举办了一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竞赛.参评的21节口语交际课的执教老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改变旧有的教学摸式,努力探索口语交际教学新路子,这次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师们对“口语交际”的认识,为广大语文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借鉴、探究的平台,推动了我市“口语交际”教学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琴 《现代语文》2009,(7):129-129
近几年,为鲁庄公“翻案”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如《再识鲁庄公——对(曹刿论战)一文中庄公的另一种解读》(《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长勺之战关键在于鲁庄公》(《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4期)、《重读(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第8期)、《鲁庄公形象新探》(《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7期)等等,而且网上也偶或发表一些短论,为其“鸣不平”。最近,李光老师在《语文学习》上撰文(见2008年7—8合刊《鲁庄公:何“鄙”之有?》),进一步把类似的观点导入课堂,引导同学们重新审视鲁庄公这一形象。应该说,这对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思考精神是十分有益的,但从整个课堂的流程来看,师生讨论的角度失之偏颇,最后的结论也过于草率。下面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谈谈鲁庄公之“鄙”。  相似文献   

20.
细读唐书杰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9期上的文章《〈童趣〉与〈幼时记趣〉编写体例比较》,重新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等相关资料,觉得该文有些观点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