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美峰 《现代教育》2003,(17):113-113
教学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能主动地探索知识。微机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好启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3.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觉主动地学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的方法。自主学习就是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现就此谈谈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我应用新的课堂理念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它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指向。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章从分析建构主义与学习、教学、教师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建构主义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极其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如何交往互动的。这取决于教师能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索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讨论,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其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行了论述。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主线,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者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关键在于有效设疑,本文通过探讨《自感》的教学设计来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获得知识和技术并非只是简单地接受,而应在体会、领悟、创造中学习,通过学生口说、耳听、眼看、脑想、手做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舍得花时间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近一段时期的实践和探索,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枢元 《甘肃教育》2006,(5A):42-42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投身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呢?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转变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引导学生从以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以“探究:测定人的反应速度”为例,介绍在生物课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课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质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  相似文献   

18.
吴翠玲 《时代教育》2007,(9Z):137-137,135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揭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依靠自主能力,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自信、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主题资源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根据知识学习的需要,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蕴含学科知识的实践性问题或者探究性小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达到课标要求以及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迁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