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心理、意识、认识、观念、思维等概念,都是用来描述与物质现象和过程相对立的精神现象和过程的。它们对于物质来说都具有派生性(即第二性)、附属性、非独立性。因此、当我们只强调它们的这个本质属性时,常可将它们通用或混用。如说“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观念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等等。当我们着重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解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何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辨证关系的论述,分析了体育运动的物质因素基本结构和精神因素的内涵,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阐述了它们在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是研究实践的新的视角,同时它们也是一对矛盾,只有在它们的比较中才能揭示彼此的真实含义。创新实践不仅具有实践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包含新因素、革命性、质的飞跃性等自身特点。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普遍地存在于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之中,并与精神生产实践有着特殊的关系,创新实践和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创新实践在当代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超越常规实践,成为当代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精神生产的现实意义一般地说,唯物主义主要是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中去界定精神,把精神作为物质相对立的哲学范畴,从物质的客观性角度来理解精神的本质.本人坚持这一观点,承认物质的第一性.因为,吃、喝、穿、住、眠等都是人类起码的物质生活,人们每天付出大量的劳动,甚至大半生的筹谋,为的都是它们,也因为有了它们,才能保持人的肉体的存在与繁衍——这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正如马克思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史和物质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随着百余年来物质考古的重大发展,附着在其上的精神文明史也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了解到华夏早期的自然知识和天人观念何以形成,人文思想和艺术精神何以丰富。它们最早沉积在华夏早期物质遗存之中,展现在神话、传说等早期记忆之内,留存在彩陶、雕刻、绘画等原始艺术和符号之上,最终凝结在以“六经”为代表的早期书写里。因此,结合百余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开展对以“六经”为代表的早期书写研究,是我们进行中华民族文化探源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重建视野下:对羌族罗则、基勒的人本文化价值解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羌语“罗则”意为石砌高碉,“基勒”指石建的民居或寨房。“罗则”、“基勒”是羌族家因重建的首要目标。它们是物质家园,也是人本的精神文化家园。在举国之力重建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厘清羌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内涵,探究其人本文化价值,以便使研究更好地为羌族物质、精神家因重建服务,使羌族永久性建筑的重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物理、化学早已成为人类揭示自然改造自然的庄严的工具。但把它们用于揭示、认识生活现象、欣赏文学作品却会令人咋舌。说帝王所以引起举国崇拜是因他身上拥有一个几亿倍于国民精神的牵涉信养精神的物质,万有引力决定了其主从关系;说是遵循“两物体间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维持”(歌德)才若卫星于行星,绕绿蒂周旋不息——瞎扯!问题是:人的精神是不是物质现象?当我们不再用“妖术”、“魔力”、“神力”解释气功的“气(意念),执意把它推向某种“电”、“磁”、“场”、“波”时,已对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爱”与“恨”也是物质现象,它们具有质量与能量,它们不停地运动着,构成着,解体着,它们撞击、摩擦、  相似文献   

8.
思维和思想(观念)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之同一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它们经常与意识一起作为同“物质”、“存在”相对的精神现象的同一概念而使用的。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它们是有区别的。具体说来,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反映过程,高级的反映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娜 《华章》2012,(20)
扬琴演奏艺术是一个从精神二度创作——思维重构到物质二度创作——技术重构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都渗透着音与情、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演奏者应在它们的辩证中寻求它们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思维与技术的整合,实现精神表现与物质形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何芝宁 《中学文科》2007,(11):119-119
学校体育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体育必须根据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达成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创设一种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的最优化的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叙述当代沿海青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特点,分析它们形成原因以及我们应如何对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学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生成和凸现学  相似文献   

13.
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观则是马克恩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它们的关系必然是十分密切的。但在近年来的哲学研究中却有一种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倾向,或者离开物质片面地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或者离开实践片面地强调物质的地位和作用,尤以前者为最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辩证统一的。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实践,从而也就没有理由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反过来看,脱离实践的观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物质,从而也就没有理由说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的学说应当是“三种生产”论,即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与此相适应,存在着“三种文化” 论,即人口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理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各自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载体包括物质载体、精神载体、文化载体和制度载体,讨论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潜在的负面效应,并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改善体育隐性课程的物质载体;优化体育隐性课程的精神载体;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完善校内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外显层面之一,其目的是将精神文化价值渗透到物质环境氛围之中,打造出承载学校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如何突出农村学校物质文化的特色,将精神文化内隐价值更好地体现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都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和根本保证;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梦想,是一个物质文化、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精神生活充裕的梦想,而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所追求和努力的精神,它们之间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既对立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艺术活动中都体现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伴随着强烈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表现,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它们之间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分别。  相似文献   

19.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在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物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又要通过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挖掘学校所在区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吸纳其中一些典型的教育元素,并把它们融入班级生活,以更好地促进班级成员成长的过程。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是: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