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乐记》“和而不同”哲学思维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是《乐记》音乐美学理论阐述中多次出现的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新的思想高度分析《乐记》中。和”的含义及其哲学价值,指出这一重要美学思想不仅在音乐艺术中产生重要作用,也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乐记>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乐记>虽以"乐"为全文的标题,但<乐记>并不只是一部单一的音乐学著作,更是一部伦理学著作,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乐记>的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和"这个概念中.<乐记>的"和",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乐记》中“和”的含义比较复杂.本文在钱钟书等学者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梳理了《乐记》之“和”的不同义项,认为“协和”是《乐记》“和”的核心,又是“不同”之“和”能够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6.
王尧  杨俊国 《林区教学》2010,(12):27-28
《乐记》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经典之作。《乐记》凝结着中国先哲的智慧,它丰富的内涵,穿越时空隧道,在当代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乐记》的内在灵魂就是"和"。中国先哲强调三种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乐记》中所揭示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和谐的内涵与步入和谐的路径,对我们当今弘扬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汉代编辑而成的《礼记》申的一篇,《乐记》可以视为先秦儒家音乐研究的经典之作,该篇论述了音乐起源、本质、功能及其艺术规律,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音乐观念,其影响涉及後世的许多领域。《乐记》中儒家的“乐教”思想封认识早期儒家的“乐教”主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9.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5):F0002-F0002,F0003
《和谐社会:中国古典哲学的视角》作者管向群(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原载于《南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意义和启示》为题转载。该文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构建,在“传统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进行理论上相互联系和彼此贯通的研究,力求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渊源,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该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理论创新。也是…  相似文献   

10.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下,国内外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碰撞,音乐亦是.中国乐坛在海纳百川的同时,民族音乐却有些萎靡不振,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本文力图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中国民族音乐深邃的历史渊源和如何发展民族音乐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改变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康玲 《培训与研究》2003,20(5):68-69
音乐教育活动作为21世纪不可缺少的美育内容,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必定影响着其发展与结果,本通过对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提出统一师范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期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3.
学科的交融是近几十年来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音乐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分支,自1864年德国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尝试采用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实验性精神,故在音乐学内部诞生了如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一些交叉学科。音乐社会学研究所具备的批判性为音乐史学诠释为主的研究方法带来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汉末大乱不仅使整个社会遭受严重的破坏,也使文化学术遭受浩劫,众乐沦缺。曹操作为一名富有文人精神的政治家,凭借其政治的实力,在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曹操参与了清商乐的创作,在音律、辞赋、歌舞、收集、创作编排等方面对清商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他提倡文人创作,搜罗歌舞伎乐人才、设立清商署,对清商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对“西凉乐”有关材料的分析,认为“西凉乐”在不同时期它的形式是不一样的,它既指一种音乐称谓又指乐部。  相似文献   

16.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部分,儒家通过《乐记》诠释了音乐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儒家通过音乐教化世人改良政治的理念。但音乐本身的政治功能和教化效果在儒家的诠释中被不恰当地夸大了,不仅误导了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化,而且对音乐本身的发展造成了比较消极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音乐的本质属性,将音乐与人性道德社会政治的影响关系厘清主次轻重,才能认识到音乐应当如何正确合理地发展,才能认识到国家政治应当如何理性平衡地运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转型给传统音乐的生存发展带来冲击,处于文化转型期的潮乐,在弘扬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有必要更新观念和强化创新意识,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只有创作出既具有潮汕传统文化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和抒写大众情怀的精品,潮乐才能获得生存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是由太乐负责的;(三)太乐不管郊祀之乐,郊祀之乐是由乐府来管辖的;(四)汉乐府是武帝时始立的;(五)太乐主管的音乐并不是由前代留传下来的雅颂古乐;(六)乐府所掌乐章不一定以楚声为主;(七)“乐府诗”之“乐府”乃属泛称。  相似文献   

19.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 ,是很成熟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