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高校推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提高专业人才"双创"能力的有力手段。经调研,发现我国整体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各高校响应"双创"口号,推出线上线下"双创"课程,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组织校内外教师形成"双创"指导团队。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教育融合,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才能实现教育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规划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重任.文章立足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双创"教育,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究了相应的优化路径:聚焦高校特色,协同推进以汇聚培养合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深入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相关高校官网新闻的数据分析及与创新创业50强高校的对比发现,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与深入开展,中部农林院校在"双创"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重视度不够、注重形象工程、农业特色不足等问题。破解中部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需从增强"双创"发展动力、健全教育体系、打造校园"双创"文化和完善创新创业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创业、创新、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人力资本是未来竞争力增强和财富增长的四个驱动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7):87-90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影响"双创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走在全球的前列,有丰富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对嘉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一是建立合理的"双创教育"教师激励制度;二是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培训"双创教育"师资;三是强化市场转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双创"教育的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从自我做起,立足于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是我们要面临和思考的新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尝试着提出了采用work shop和living lab、开放分层培养方式和创新教师团队建设的培养模式,以期对时下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点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意义重大.环境专业想要在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脱颖而出,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技术创新.在综述高职环境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环境专业创新创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分别从学生、教师、政府3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高职学生"双...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正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十分必要。美术专业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双创"时代实现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以美术专业为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以期提高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质量和层次。在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访谈数据和资料,从学生、教师、高校教学行政人员三个视角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的现状,总结、梳理被调研高校的融合特色,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企业—高校—社会"四位一体的"1+4"融合圈,通过构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强力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课题作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吸收创新创业内容、理念和方法,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方法渗透传导到教学过程,以期达到在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相结合,确定了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得出专兼职"双师并教"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多资源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邓佳富 《广西教育》2023,(15):123-127+131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多措并举完善专业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进协同育人,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创新创业导师聘任制、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带队参赛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14-119
创新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而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章详述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历程和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特征,并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文章认为,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机构跳出传统桎梏、实践"双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双一流"建设目标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加大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是培养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对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的概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第二课堂的主要特征,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第二课堂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双创"人才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形成等。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开展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四大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成为了制约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因素.基于胜任特征理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准入机制,保证师资能力的"高起点";建立培养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评价机制,形成教师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7,(1):87-9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照"双创"的时代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从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工作职责、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创新创业全程教学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江帆 《职教通讯》2019,(6):38-43
"校企双主体"评价模式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方式不成熟、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工程师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评价和企业实践评价两大模块,并细化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以来,明确了专业建设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评价促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