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领域虽然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理论话语,但它对于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也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来看,公共领域是监督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有效机制,它通过把“话语民主”形成的“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权力而实现了对国家政治权力的监督制约,进而促进着当代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舜帝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已逐步成为德垂后世和恩泽于众的圣王明君,成为民众圣人情结的符号;舜帝寻找为民众谋利益的贤能之人,建立官员选拔的民主机制,使政治转移中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和私有化,产生了民主政治的基因;舜帝政治权力运行中的伦理价值体现为德治与法治两种治理手段并用的动态平衡,这种伦理与政治合一模式成为后来中国伦理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肃清官员家长制作风,增强民众民主意识;根治权力崇拜意识,培养民众权利本位的观念;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没有过民主体制,也没有民主体制建设以及最高权力制衡方面的专门理论。但是在反映下层人民历史观和政治理想的历史演义小说、戏曲中,却塑造了一类能制约皇权的人物。此类演义剧对皇帝权威、皇权的合法性、最高权力的运行机制都有新的认识,反映了下层民众对不受约束的专制皇权正当性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一个能监督皇权的,代表正义与民望之权力的期望与设计。历史演义剧中的这种朴素的皇权制约思想,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产物、普通愿望的表露、集体理念的阐述。由此我们看到,西方政治理论极力宣扬的权力制衡思想,在古代中国民间也有朦胧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是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要素,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乡镇与农村基层权力组织以及基层权力组织内部的矛盾,导致农村权力主体大量缺失,降低了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的政治效能,致使村民政治效能感降低,抑制了基层民主的发展。从界定乡镇与农村基层组织的权限、扩大民众参与层域、优化基层组织的权力结构质量出发,可以激发基层组织的政治效能,增强民众的外部政治效能感;通过整合农村权力主体,挖掘参与价值,可以增强民众的内部政治效能感,从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政治民主,不论哪一种形态、哪一种类型的民主,不论其中"民"的范围有多大,一般都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少数的原则。在民主政体中,多数规则已经成为判定政治权力是否合法有效的标准,而今更被认为是普遍性准则。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体现在:政治权力必须来自民众的自愿让渡;政治权力必须按一定的社会契约运行;政治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公开;政治权力的更替必须经过民的许可,不得私下授受。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件,违背其中任何一条,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都将大打折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认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权的话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民权是西方民主权利思想的本土化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蜕变而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扬弃西方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政治功能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社会心理的支撑。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心理因素。因此,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民众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心理预期,培养民众的民主政治意识,帮助民众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从而达到优化社会心理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干部以当清官为信念,民众以盼望清官为自己的憧憬,这已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清官意识的流行,既有其历史背景,也有现今的社会政治原因。认真分析清官情结,汲取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政治.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10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突出地体现为话语权力结构的转型,而话语权力结构的转型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新媒体发展中公众意见表达的自我赋权,使得长期被压抑的利益诉求、民主诉求得到了彰显,于是话语权力的再分配成为传播政治角力的焦点。如何认清这种话语权力社会分配转型的本质,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引导新闻报道工作进入健康、强劲、有序的发展轨道,是实现新闻传播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审视当代中国若干重大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深层演进,有些学者往往受其"前理解"的局限,对当代中国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产生了错误认识.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高度,正确理解诸如时代、市场经济、公平、民主、权力等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元素,维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是当前缅甸社会发展中的一股新兴社会力量,它在缅甸被殖民时期、军人专政时期以及民主转型的新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它以缅甸政府、民间社会为影响对象,推动缅甸政治社会的现代化。一方面通过民生项目援助弥补了缅甸政府公共治理的不足;另一方面培养了缅甸民众的权益意识,成为缅甸民众利益意识的培育者与权利的维护者,对于改变缅甸民众消极、被动的政治人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围绕着"人的解放"发出自己鲜明的话语,这种话语中张扬着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情怀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并流露出"士"阶层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中国到了40年代,历次的政治运动打破了政治权力话语、知识分子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知识分子话语得到了扼制;20世纪80年代是"五四"之后再一次呼唤传统价值回归,也是知识分子重新找寻已失落的话语权的契机,这个时期也是上世纪最后一个思想文化的璀璨时期;21世纪的知识分子已有边缘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但21世纪知识分子的话语究竟朝什么样的建构方向发展,还在社会的关怀、期待和知识分子本身的努力当中.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国本土政治话语,而其国际传播话语是建构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基础。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对中国日报网发布的106条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后发现:(1)报道重点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中国性和实践性,在要素选择上呈现出“重实践轻概念,重理念轻叙事,重政治轻其他”的特点;(2)报道建构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用主义者、全民参与者和文明交流者形象;(3)报道信息来源和话语来源广泛,话语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有所保证,引语忠实展现话语原貌,保证了话语转述的客观性;(4)报道内容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污名化中国、美国“民主峰会”、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秩序、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解决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实际问题,同时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在生态经济中,超越了经济效益本位的经济话语,建构了生态效益本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话语体系。在生态政治中,超越了传统政治以权力制度为核心的政治话语,建构了以生态正义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话语体系。在生态文化中,超越了控制自然论,构建起了保护自然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话语体系。在生态社会中,超越了社会与自然分裂异化的社会话语,建构起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民间文化问题研究甚热,特别是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试图透视出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明清时期北京祭祀碧霞元君的各顶和东岳庙及其二者关系的探讨,可知在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地区,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这可为目前的讨论提供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例,亦可作为以往对“边陲”和乡村进行的同类研究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电影与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所受到的中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与中国在百年中处于社会转型的变动过程这个历史环境有关。民众的政治热情在很不相同的一些时期 ,都曾经有力地形成和助长着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氛围。政治对电影的干预并不总是政治家的个人行为 ,有时候它也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反映。真理和知识一样 ,是需要通过对于人的意识领域更广阔的占领才得以普及的。在对《武训传》的批判中 ,毛泽东主席完成了一次从政治权力向话语权力的转换。这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政治对电影的影响 ,而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目的的对于现存价值体系加以改造的权力意志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三种存在方式,即观念的、制度的和行为。法治指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进一步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王青  何泽棠 《天中学刊》2013,(6):104-107
在传统社会中,过渡礼仪是民众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社会身份往往由国家意识根据政治需要予以指定。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一次国家意识动用政治权力,赋予农民新身份的尝试。作为一部以合作社运动为背景的小说,《铁木前传》不仅表现了国家意识对民间秩序的干扰,也暗示了合作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成年礼”之间的镜像关系。在一个尚未进入现代的前现代社会里,面对民俗符号,权力符号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使采取了授予新人权力、设定道德新标准等行政方法,仍然无法让农民顺利变身为社员。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了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并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正是通过小小教科书的大大启蒙,青年学生成为近代民主化力源并把握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而且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民主政治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成为浸润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既有观念,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将民主作为基本价值加以崇尚做出了基础性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