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适应“四化”建设的具有改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人才。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在高等体育教学这一培养人才的基本环节中,探索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展符  相似文献   

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森 《体育世界》2008,(3):101-102
高职体育教学是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呈现出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发展需要的趋势,建立从教学课程和内容、组织形式、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改革的新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是符合我国高等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体育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四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四化建设的突飞猛进,高等体育教育仍不能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努力改革创新,才能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跨世纪体育人才培养走向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对体育教育目的的再认识 高等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担负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教育组织面临着3个基本教育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谁培养和如何培养?体育人才是高等体育院校向社会输出的“产品”。这种“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不取决于高校自身,而取决于社会。因此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它作为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的质量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体育必须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21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也必将适应这种需要,在大的健康观和体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育教育思想。为适应这种需要,体育教学目标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面仅对21世纪教学目标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一、未来体育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反映人对体育教学的需要,也必须反映学校体育的客观规律。这样,人们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做的努力,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有两  相似文献   

6.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迅速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口径过窄、模式单一,适应能力较差等等诸多问题日益尖锐。因此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深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也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归宿。1.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趋势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多层次、多规格、适应性强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宽口径、厚基础是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特征,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我国人口变化的规律看,现阶段正是青…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高等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就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体育高等人才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体育高等教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等体育办学思想,拓宽体育教育专业口径,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冰上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个人成功的中其非智力因素(情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教学及高等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视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此,结合体育教育对学生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开发,就利用冰上教学的特殊内容、环境及功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了一些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使冰上教学在为培养现代人才素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体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体育院系是培养中高级体育专门人才的摇篮。当前,正在进行的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逐步改变了体育院系过去单一的办学模式,高等体育教育正朝着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的方向发展。大部分体育院系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新的学科,开出了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增设体育科技写作课程,培养体育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使高等体育教育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经济与现代体育事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利用冰上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个人成功的中其非智力因素(情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教学及高等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视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此,结合体育教育对学生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开发,就利用冰上教学的特殊内容、环境及功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了一些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使冰上教学在为培养现代人才素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学在指导思想上需明确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它是按一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为体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深入改革,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应考虑对人才的培养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有从这个战略目标出发来部署教学改革中应该研究和解决的间题时,才能体现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应用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确立以基础理论课为基础 ,以体育应用学科为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它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培养出适应 2 1世纪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应用学科在本世纪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中异军突起,应用哲学的发展是应用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确立以体育应用学科为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为深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未来教育观相吻合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满足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对普通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构成的要素和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医科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医学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体育教育作为高等医科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的重任,传统的体育教育已远不能满足培养未来能更好地指导群众锻炼与预防疾病的医学接班人的要求,医科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运动医学知识贯穿于体育教育中,使体育与医学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发挥体育在人类医疗保健、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双技能复合新型人才是高等医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高等医科院校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衣刚  叶奕彤 《精武》2012,(4):42-42,45
全求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对现代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出了更尖端的要求,所以改变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针对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改变原有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的开发,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学生实际就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主体方向,近而通过新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用型体育人才,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要求。建构主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合理选择,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应用于篮球掩护战术教学为例,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莉娟 《体育科技》2001,22(3):84-86
高校体育教学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旧的传统观念,阻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才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李涛 《体育世界》2010,(9):78-79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挑战。高校教育也是向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给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