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收藏》2011,(11)
龙的传人系列之龙行天下龙年头等贺岁御瓷震撼问世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瓷艺大师依故宫馆藏原物1:1精仿龙行天下对瓶由康熙红绿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和康熙矾红地描金云龙纹天球瓶组成。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前者底釉洁白光亮,纹饰均用红彩勾边,并以红彩添涂为主,间施以绿彩、金彩,腹部主题绘一描金矾红彩飞龙及火云纹饰,寓意飞龙在天。后者以矾红为底,腹部主题绘一矾红描金飞龙及火云纹饰。两条龙盘绕于瓶的颈部和腹部,须鬓迎风后展,龙体鳞片工整清晰,龙爪张弛有力,无不彰显绘画之精妙。  相似文献   

2.
张莹 《收藏》2016,(5):66-79
正红釉瓷器属于颜色釉范畴,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着色剂,经不同的温度和相应的烧成条件烧制而成的红色陶瓷品种。从红釉的呈色成分上看,可以分成三种,即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铁红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矾红釉、珊瑚红釉等;金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烧成的红釉,如胭脂红、胭脂水釉等;  相似文献   

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8):130-130
矾红描金花卉纹西瓜罐通体施矾红彩,上采用描金工艺绘兰草纹,笔法生动。另一面书"一枝幽兰用笔栽,不沾雨露四时开,根长叶茂寻常在,可叹无香蝶不来"七言诗一首。器形挺拔,釉面有自然磨损的痕迹,胎质洁白。年份为清代晚期。瓜金工另一不沾常在诗一磨损为清  相似文献   

4.
藏鉴有约     
读者求鉴:本人有一粉彩福寿白菜盘求鉴。鉴定结论:此盘口径14.5厘米,底径8.7厘米,高2.8厘米,盘沿为花口,上施酱黄釉,盘心矾红双圈内绘蝙蝠和寿桃,取“蝠”与“福”同音,桃象征长寿之意。《蔡传》:“人有寿,而后能想诸福。”古人取此二物寓意福寿双全。双圈外绘满白菜,上有蜻蜓、瓢虫等小动物,“白菜”与“百财”谐音,寓意财源兴旺。盘底绘“盘长”款。此盘画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1,(3):20-21
康熙时有一种涛水游鱼葫芦瓶,尺寸颇小,器高在6厘米左右。其以青花做波涛地子,内填饰黄彩,上绘数尾矾红游鱼,配色清活灵动,尤是可爱。大英博物馆藏一例,原属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编号PDF.776.高6.5厘米,口沿下署“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横款,砂足无釉,微内凹,胎质坚实(图1)。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1,(8):13
青花,极雅的名字。承载着中国艺术品的气质和灵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它不含任何"舶来"元素,似"丹青"、似"梨园"、似"诗经"……瓷器(CHINA)代表中国,青花代表瓷器。大凡国礼、天价瓷无不出自青花瓷。青花属釉下彩,经高温还原氧化钴图案一次烧成,烧成后呈蓝色。之所以收藏界较少经典的青花瓷就是因为其烧制过程中变数极大,一窑出来仅有几件青花发色纯正,大多为废品。矾红是传统官窑中的釉上彩,属皇帝御用色。青花矾红瓷器须两次窑烧,成品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7.
正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其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发展,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即以博物馆藏品为例,详细解析如下。雍正时期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其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清(佚名)《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  相似文献   

8.
张桂元 《收藏》2007,(9):70-71
雍正帝在位13年,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经济发达,社会安定。雍正朝(1723~1735年)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品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在仿古方面,不仅仿宋代五大名窑和龙泉、影青等釉色,也仿明代宣德等朝的各类瓷器。雍正朝的颜色釉瓷以仿官、哥、汝、钧者为最著,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雍正制瓷“仿铁骨大观釉”(官),“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铁骨哥釉”。  相似文献   

9.
原雪辉  张杨 《收藏》2009,(7):38-39
红绿彩是对盛行于宋金时期的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的俗称。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白瓷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用笔蘸红、绿、黄等彩料在釉上描绘出图案花纹,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二次焙烧而成,使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因此也常被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相似文献   

10.
这件“内府”款黑釉大罐,呈直口、丰肩,口径28.5厘米,高58厘米,肩部凸雕正楷“内府”二字(图1)。“内府”两字被人为损坏,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字款处无釉,周边泛火石红,平底满釉,底面留有5处支烧痕迹。此罐应系元末明初皇宫在北方磁州窑系订烧的内府装盛粮酒之物。  相似文献   

11.
定窑是以烧制白釉器物为主的窑场,古代文献中关于定窑特殊产品的记载有“紫定”、“黑定”和所渭“定州红瓷器”。其实这些大体都是铁呈色的所渭黑釉系产品,只不过由于配方、烧成温度和烧成曲线的不同而呈色不同而已。至于绿釉的定窑瓷器,古代文献并无记载。表明在古代人的眼里,并不将绿釉器物视为定窑产品。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古代窑址开展实地的考古  相似文献   

12.
徐宝庆 《收藏界》2014,(6):52-57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歌剧《红珊瑚》中的主题曲《珊瑚颂》。优美动人的歌词把红珊瑚的娇艳瑰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可以说,珊瑚颂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珊瑚”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赵玉国 《中国收藏》2018,(10):38-41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15.
王长启 《收藏》2012,(10):136-140
当我刚踏入文物部门工作时,就听说陕西省博物馆有位文物鉴定专家李长庆老师,有很高的文物鉴定水平。在平日工作中,仅有浅薄的历史知识的我遇到形形色色的文物时就茫然,要区分真伪、要断代,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文物涉及知识面广,仅清代瓷器中的单色红釉的釉色就有霁红、宝石红、豇豆红、矾红、胭脂红、郎窑红……如何区分,令我头痛...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发现的红绿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华 《收藏界》2011,(10):56-57
红绿彩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红、绿、黄彩等彩绘并以黑彩勾绘,再入窑低温烧制,即釉上彩绘。红绿彩曾被称为“宋加彩”.因是以红彩为主的彩绘,日本也称之为“赤绘”。西安地区于1982年在钟楼附近基建工程中发现三件红绿彩瓷器,均为玩具类的童子,分别为:白釉红绿彩瓷童子俑(图1)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收藏界》2012,(8):61-62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19.
杨静荣 《收藏》2007,(11):46-52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役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渗透着浓郁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愈显其华丽富贵。与青花、彩瓷相比,  相似文献   

20.
陈根远 《收藏》2006,(6):118-119
四川冯先生送鉴一方瓷印材,高3.5厘米,边长1.5厘米,两面画竹石图,一面貌作坊款“湖南模范窑业工场制”。为民国初年醴陵釉下彩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