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秦敏 《成才之路》2014,(35):I0006-I0006
正"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所谓"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就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干巴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以达到"文道统一"的。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渗透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  相似文献   

2.
“文道统一”的“文”与“道”是借助于古人的说法。“文”泛指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泛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即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正确处理文道关系,发挥教材优势,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元朝人郝经说过:“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话精辟地阐述了“文”与“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道是文的内容,文是道的形式。课文就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的统一体。这是从教材本身看。再从教学方面看,语文教学包括读和写两个方面的内容。学  相似文献   

4.
“文道统一原则”和“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道统一原则,是指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内容必须借助形式来表达,形式必须为表达内容服务,所谓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即思想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再明确一点就是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颇。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既不能离开“文”去讲“道”,也不能撇开“道”孤立地讲“文”,只有文道统一,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的环节中,才能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道统一”原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原则。这里的“文”指的是文章的语言形式,“道’相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现代语文教学中的“文”与“道”是从古代术语中借用过来的。它们包含的内容和古代已有所不同。现代语文教学中的“文”,指的是语文教育,包括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道”,指的是思想教育,包括:热爱祖国语言7文字的教育,热爱祖国文学艺术的教育,热爱科学文化的教育,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写作与作文评改》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作文评改”这一编中的第一章第二节。作文评改的原则包括批改作文和评讲作文所应遵循的原则。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项。 (一)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通常是指文章,但往往也指文章的表达形式,主要是指语言文字;“道”,古代指圣贤之道,即儒家们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最基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文道的和谐统一,这又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都说明了语文学科思想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的关系,教材中无论占比重较大的、思想性较强的记叙文,还是针砭时弊、晓之以理的议论文,就是那些被称为“纯知识”的说明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文道统一的原则,使学生从文中悟出“道”,并把握以文悟道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呢?  相似文献   

10.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理论,历来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脱离了“道”,就是语文外壳脱离了思想实体。因此,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是形式,是手段,“道”则是内容,是本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所谓“道”的具体内容在今天来看是极其丰富的.诸如: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即做到:因文解道,因道语文,文道统一.如何把解文和传道统一起来呢?我以为主要应着眼于认识的自觉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实施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2.
郭禾 《职教论坛》2003,(20):53-53
爱国奉献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官兵必备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要求。新时期更应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讲求“文道统一”,“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道”的重要部分。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警部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多种价值观念交互并存,意识形态的斗争复杂尖锐。由此有的学员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抱着好奇的心…  相似文献   

13.
“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重要原则,已被语文教育界普遍接受.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感到这一提法很难解释语文运用及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为此,就教于同仁.何为“文道统一”?关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也称文道统一原则.它体现了语文科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本质.语文教师就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反复启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实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而"文道统一"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的自觉性坚持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首先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增强自觉意识,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又不能“文”“道”分家,而应自觉和谐的将二者统一起来。其次,育人者要先受教育,以情感人者自须先有情,以理服人者自须先达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自己首先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6.
文道统一,寓道于文──浅谈小学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房山区佛子庄中心校李元东纵观小学语文课的三百篇左右课文,无一不是“文”和“道”的统一体。每篇课文都蕴含着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材料。从教学看,阅读指导如果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抛到一边,只让学生领会语文技巧,那么其...  相似文献   

17.
浅议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包世秀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倡导“文道合一”,所谓道,就是道理,这是文章的灵魂,文是道的载体,无文则无以载道,而无道则不能为文。“道”就是思想内容,“文”就是语言文字训练,二者合一。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既不能离开"文"去讲"道",也不能撇开"道"孤立地讲"文",只有文道统一,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的环节中,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文以载道”的要求,本身就确定了德育在学科自身的教学内容,教育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突出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那么德育就有了新的特点、目的、要求、内容。就语文学科而言。既是“正中下怀”,又并非“老马旧路”。以前的德育侧重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而且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学科,因此,它也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发展学生语言的任务,而且还必须在训练语言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美感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在提出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有人提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因此,本文就文道统一问题、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情与理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是由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性所决定的。一篇文章的语言是一定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老舍先生说:“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越把语言内涵揭示深透,越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 就一篇文章来讲,文章内容都表达了作者思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