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有人说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根据是当时孔子等著名学者设塾授徒,当是后世大学的雏形。当时还有一种典籍叫《学记》,将教育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规定“: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将学制都规定了,说这就是古代的大学也未尝不可。但这种看法没有取得普遍的认可。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没有区分,同时私塾教育还有职业教育的成分,甚至和民间匠人传授手艺也没太大的区别,所以…  相似文献   

2.
考试学学科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教育测量的创始人之一桑代克(R.L.Thorndike)在他1904年写的《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中有一句名言:“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应该说,它是需要而且也是可以进行测量的。因此,自古以来,有教育活动便有考评教育活动成效的方法。 《礼记·学记》上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办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在当时已是一套十分有系统、有目的的考评方法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自从有教育活动以来就有评价其成效的方法。例如,我国的《学记》上记载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高经群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及,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调之大成”。这就是当时考评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标准.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应有相应的反映其质量的指标体系.一、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功使教学评价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如布鲁姆斯言:“评价是一把双边开刃的剑,它或许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或许会危害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它对学生、教师、课程和学校能够产…  相似文献   

4.
一、启发式教育思想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子时指出:有人认为启发式教育是苏格拉底的发明,其实应该是孔子的发明。孔子出生早于苏格拉底82年,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笔者认为,就当时条件而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语:心求通而未得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谓之悱)较之苏格拉底的谈话法、“产婆术”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因此,作为孔子后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掘启发式教育的内涵,弘扬启发式教育思想,让世人更了解中国的这一文化瑰宝。这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也确确实实是当今课改的营养之需要。  相似文献   

5.
孔子及《论语》论师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还是中国师道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践行中国师道的楷模。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孔子,一般都认为他轻视、鄙视、敌视劳动人民,其“爱人”思想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但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论者大多抓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孔子敌视劳动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从而论定孔子视奴隶主贵族为“君子”,视劳动人民为“小人”。冯友兰先生说:“地主阶级认为,他们跟劳动人民还是不平等的,孔子很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并且鄙视‘小人’。”认为孔子对劳动人民持鄙视的态度。杨荣国先生说:“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因之,小人,也就是指当时的奴隶。”肖萐父、李锦全同志说:“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君子和小人一般被作为统治与  相似文献   

7.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8.
思考     
《学语文》2005,(11):49-49
[启示睿语] 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没有收获。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并不主张死学,他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导读平台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如果不好好读诗学诗(诗在当时指“诗三百”,即《诗经》),那么连话都说不好。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现在看来当然不是如此。许多工人、农民,从来没有读过什么诗,不也说话说得好好的吗?不过,孔子所说确实有很大的道理,这不仅是由于在当时《诗经》中的词句已成为上层社会的交际辞令,不学好《诗经》就很难用“高雅”的方式(指引用诗句)与人交际;还由于孔子重视用诗教化民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而这些,正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下面这篇文章中要谈到的。  相似文献   

10.
不耻下问     
<正>“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当时卫国有一个叫孔圉(yǔ)的大臣,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被世人尊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对此表示不服,孔子说,孔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将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视为可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但对他的学生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对自己的独生子也十分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孔鲤是孔子惟一的儿子,但是孔子对他一点也不溺爱,不放纵,从小时候就启发、督促他勤奋学习,努力求孔鲤说:“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告诉他:“不学诗,就很难以好的言辞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孔鲤听了孔子的话,默默进屋里学习去了。过了几天,孔子在院子里又碰到孔鲤,便又问孔鲤:“你学过礼了吗?”孔鲤答道:“没有。”孔子又说:“不学时注意加以督促。孔鲤的同学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被国家正式认可,并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中推进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素质教育的推动还主要体现在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该如何推进呢?笔者建议: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人文教育;注重价值取向和自主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这一掌故,出于《论语·尧曰》: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人之吝,谓之有司。”孔夫子曾说过:“尊五美,屏四恶。”——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他的学生子张(姓颛孙),不明白“五美”是哪五种,“四恶”又是哪四种,所以请孔子解释。孔子先  相似文献   

14.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就是对“道与器”的传承与创新,因为需要传承文化才出现教育,但教育绝不只是为传承而出现,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创新,在于“道与器”的创新。如果说传承是一种复制。那么创新就是一种突变,突变可能有好也有坏,但没有突变,就是一潭死水,教育就成为了只有知识成长,没有思想进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记》】【大家才能办出高品位的名校,有学术追求的校长,才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晏阳初之于河北定县的农村教育,陶行知之于南京晓庄师范,蔡元培之于北大,经亨颐之于浙江白马湖中学是也。】——题记多少年我一直想寻求这样一所学校:目标要大,出手要高,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点文化气息,少一点匠人之累。像30年代梁漱溟先生所说那样“…  相似文献   

16.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抽样调查重庆市城乡中小学979名语文教师的资料,结果发现:语文教师对中小学古典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大都比较认可,但缺乏系统认识;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修养普遍不容乐观;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教育理论水平普遍偏低,实践经验的掌握与运用存在明显偏差;语文教师对提高古典文学教育素养充满信心,但策略需要调整。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古典文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提高语文教师和“准语文教师”的古典文学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     
从2500多年前孔子兴办私塾到现在,我们的教育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教育的内容已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说,孔子所希望的教育“有教无类”的主张基本得到了实现,他所重视的教化作用,也已经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是,就在最近一段时期,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胡适先生教育二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胡适到一所大学作哲学演讲。谈到孔子的主张,他在黑板上写下“孔说”;说到孟子的理论,又在黑板上写下“孟说”;然后,又说孙中山的见解,便在黑板上写下“孙说”;最后,他总结阐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谁知,学生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孔子关于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如此。“知之者”是从道理上使受教育者认识、懂得为什么这么做;“好之者”,是让受教育者在习惯上成为一种爱好,习惯于这么做;“乐之者”,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