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初读课文,直奔重点1.映示课文插图,谁知道这是什么鸟?(丹顶鹤)2.为什么叫它"丹顶鹤"呢?书上有答案。请同学们先初读课文,做三件事:(1)拼读生字,读准音,看清形。(2)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想想生字、词语什么意思。(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看有几个自然段,联系课题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  相似文献   

2.
中年级的识字教材编排形式相同,均为“随语文识字”。这种识字形式将识字寓于阅读之中,便于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便于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使之变为自己的语言,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基础。 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步骤一般是: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兼顾认  相似文献   

3.
一、初读课文时的识字教学 1.读准字音。学生自己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在书上画一画。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5.
学习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 ,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根据本文的特点 ,可确立如下的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想像父亲抢救儿子的场面。(2 )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爱的伟大。(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教案一、初读课文 自学字词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查字、词典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墟 (xū)和砾 (l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的有“失去”和“失常”的“失”,读 shī不读 shí;…  相似文献   

6.
围绕重点指导阅读──《爱迪生》教案片断永宁县第二小学赵文生永宁县教研室沙培芳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审题,之后,提出阅读要求。1.自由小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直观教具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自由读课文,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二册收录了《草》、《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五首古诗,笔者就这五首古诗,谈低年级古诗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一、以诵读为主轴根据新大纲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把读的训练摆在突出位置,使之成为主要教学方法,并力求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方式,获取训练的高效益。1.逐层深入,形式多样。初读时,着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几遍课文,然后画出课文的生字,读准字音,再把生字放进课文正确、流利地读,接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投影等媒体,粗略了解课文大意。可以…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画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弄清生字新词在字典里的意思。3.再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所在的句、段,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字词的意思。4.对要解释的字词的意思进行表述,并在课文中作出批注。以上四步,在预习阶段,较扎实地完成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培养了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二、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1.学生自读预习部分,找出有关理解课文方面的提示或问题。2.带着这些问题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11.
《林海》——检查初读情况设计 一、分人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二、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或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2.
《春天的手》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新绿、小鸟欢歌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光、春色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生字较多,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巧用识字方法,帮助学生降低识字难度,突破本课的识字难关。一、随文识字初识记第一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第二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再次接触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在正音的同时,理解字义、词义。可设计如下环节:1.动手做标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联系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记住生字的样子。2.动口读字音———个…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识字教学三步走”的基本程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的要求之一是正确地朗读课文,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文中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老师范读课文或者听录音,学生指着字来听,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自学 ,整体感知1 课前预习。预习主要围绕下列问题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自学 :(1)读通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试做课后练习。(4)试着给课文配插图。2 检查预习自学效果。(1)读通课文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要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正确 ,有错的要边读边纠。(2)自学生字新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进行。(3)试做课后练习的情况可暂不检查 ,放到读讲课文时结合进行。(4)试着给课文配插图可展示出来 ,也可放到读讲课文时一并进行。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第1题中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揭示课题,认识大禹1.指名读课题。2.出示大禹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大禹这一人物。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边读边划,让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真正读懂课文。下面我就以“读划”结合的方法谈谈《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词语组合要正确,弄清多音字的读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采用学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词,初读质疑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容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这是对上学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的复习、巩固,也有助于自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课堂指导便于落实对差生的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上课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成果,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王青 《甘肃教育》2000,(3):25-25
“一主三环”指的是以读书训练为主线 ,按照“初读感知—精读领悟—积累迁移”三个环节进行课文教学。一、操作程序1 初读感知。对课文的感知阶段 ,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这一步要完成的任务是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生字的意思 ;课文要读的正确流利 ,个别难懂的句子老师可以带读、领读 ;其教学流程一般为 :(生)读—(师)导—(生)读—(生)纠—(生)读。2 精读感悟。对一些语言文字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词、句、段 ,强化诵读 ,注重感悟。让学生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去读书、思考。披文入情 ,进入课文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