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档节目,郭德纲一上场就对王文林先生说:"你看咱们中国传统佳节快到了,咱们给大家拜个年吧!"说罢用手一指墙上贴的"福"和"春"字,观众的眼睛也跟着看墙上的字,老郭接着:"我来叫福!"用手一指王先生"你来叫春!"这神来一笔,惹得下边的观众一边鼓掌,一边捧腹!  相似文献   

2.
严秋丽 《甘肃教育》2014,(22):102-102
正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才能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导"得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得好,教学才能出奇效,"读"得好,学生学得会更有"效"。1.教师"导"得好,教学有显"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与坏与新课的导入是否精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切不可重"教"轻"导",只注意新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环节可根据课程内容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即可。比如,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导入新课便可以事先准备一本《山海经》,如果准备图书有难度,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些《山海经》中的插图,借用这些非常神奇的插图,加上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山海经》是怎样一本书。当学生用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些插图  相似文献   

3.
孙贞锴 《中国教师》2008,(11):62-63
<正>【镜头一】"哄笑"的背后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回答。许多学生举起了手,而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手举得很高,教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同学,请你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  相似文献   

4.
说“手”     
“娥娥红粉妆,纤纤小素手。”(《古诗十九首》)“手”是个象形字。你看金文的“手”字,多像一只大手,上部是五个指头,下部是手臂。小篆的“手”也很像一只手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校领导是学生实施教育的有力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本文从口"勤"、腿"勤"、手"勤"、眼"勤"、心"勤"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见"风流""风骚"这两个词.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风流韵事""那个女人很风骚"之类的语句,殊不知这两个词的意思都不止一个,而且绝大部分是褒义的。 先请看"风流": 1.教化流行。《汉书·叙传下》:"厥后崩  相似文献   

7.
释“干”     
孙广武 《教学随笔》2014,(10):20203+203
初中新版语文教材注释中将"河干"解释为"河边";老版教材中将"江干"解释为"江岸"。从字面上看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细细玩味,两个词在范围上却有着巨大这差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干"这个字的含义,才能更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呢?  相似文献   

8.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芽于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拭"仍然呈现出一枝独秀之态。宋明以后,"抹""擦"在口语中基本能够"拭"相互角逐,到了清代以后"抹""擦"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拭"。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看"是进入翟永明诗歌的关键词。"看"的主客体置换是翟永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念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被看"到"我看"立场的变化,表明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在认知上的根本性改变,诗歌内部结构也由此发生裂解。处在"被看"立场的诗人,以"黑夜"为时空,以独白的话语方式自我言说;处于"我看"立场的诗人,则在言说方式上发生了异变,实现了由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位移,由"我/我"的关系到"我/他"的关系的抒写以及对"文本时间"的反向延展。"看"与"被看"立场的替代、纠缠和共存,给文本增添了异质美感和无限阐释的可能性,也给诗人列出了尚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要"与"能"作为对素质教育不同探索阶段的具体体现,没有"要"的阶段,就没有"能"的阶段。或许,还有比"能"更准确、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表述。或许,还有比此次新课标更先进、更切实可行的教育理念,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去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周红五老师曾说:"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是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十几年班主任的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觉得班主任工作更应该如此。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要求班主任对班级"心有所属",而且要求对学生"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你怎么上课不认真听讲?""你看你写的字像什么样子,擦了重写。""你应该认真学习。""你不应该和别人吵架。"……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用得最多的也许就是这个字眼:"你"。  相似文献   

15.
为人师表说“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黄山黟县西递胡家祠堂挂着一幅似象形文字的“孝”,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这幅“孝”字写得可谓独具匠心:往前看,似乎是一个正在行揖礼的人;往后看,又像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导游介绍说,朱熹写这幅字的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是畜生不如了: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抓"和"握"词义相近又有区别,本文首先考察了"抓"和"握"在字典中的相关记述,并指出了一些不符合字典定义的例句。接着对相关先行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点。最后结合实例围绕着持有动作的侧重点、持有时间、持有目的、手和对象物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和许多幼儿园一样,我园每学期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这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家园联系方法,但是每学期只“开放”一次,而且每次都是家长看老师“表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我们都感到这种联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保教工作,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更有效地进行家园之间的沟通呢?我们从国外幼儿园的“义工”活动中得到启示,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头"是人身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语言中值得研究的核心词汇。"元、首、头"作为"头"语义场的成员,在历史上经历了更替演变。采用历史比较法和语言学理论,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元、首、头"三者更替的关系脉络及原因和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欧海棠 《师道》2007,(10):34-34
一个小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个学生对雨的喜爱,更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