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育政策影响之外,更与我国当时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清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容考证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叶,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等外力逼迫下,清政府拉开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探索的序幕。1902年《壬寅学制》及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虽然它还处于草创阶段,只具备形式上的特征,但却开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为以后中国发展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现行的学位制度是在走过了俄国-苏联-俄罗斯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而俄罗斯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和培养活动及俄罗斯在谨慎地进入博洛尼亚进程中要保留副博士学位所持的鲜明态度,都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析其时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资助政策,可以探究政府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17-1934)、规范期(1935-1946)、改革期(1947-1949)。阐述了各个时期内我国大学研究院所发展的整体规模,重点例举了1936、1941和1947年度全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具体设置情况,以期梳理出其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轨迹与脉络。  相似文献   

6.
清末教会大学学位制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教会大学不仅是西方学位制度传入近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 ,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学位授权定性为国家行政授权,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定位为相应的行政程序法规,并且学位授权审核主要是授益行政决定。以此法理关系为研究展开的逻辑框架,将行政程序法的一般原则和学位授权审核的特殊问题相结合,提出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发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8.
将学位授权定性为国家行政授权,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定位为相应的行政程序法规,并且学位授权审核主要是授益行政决定.以此法理关系为研究展开的逻辑框架,将行政程序法的一般原则和学位授权审核的特殊问题相结合,提出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发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现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学位分类体系不完善、学位制度与学历制度关系模糊、培养模式不合理、管理体制僵化等。制定《学位法》、改革管理体制、开展教学改革等,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前正处于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时期 ,迫切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导下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今后一个时期 ,研究工作一方面要以应用研究为主 ,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 ,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预科教育是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设立的一个教学层次,专指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教育阶段。中国古代虽然已有预科教育的萌芽,但是直到清末才把预科教育列入学制。近代预科教育从独立设置到附设于大学直到走出历史舞台,也不过是20年的时间。探讨、反思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的特点、意义,对当今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邵阳师范教育肇始于清末,发达于民国,民国时期是师范教育由兴起到发展的积累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邵阳师范教育是在全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在清末朝廷新学制的颁行引领下,在省政府的指导督促下萌芽、基本定型并逐渐走向成熟,为邵阳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中小学教师骨干,是湖南省近代师范教育的生力军,也是全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厘清近代邵阳师范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四大特点,分析指出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末民初的救贫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贫民的生计问题直接诱发了新的救贫思想的产生,而贫民产生的多重因素,也就决定了救贫方式多样化。救贫思想不仅在近代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就是在现阶段,都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经历了从清末民初的法外生存与制度失序,到北洋政府时期的进入立法与权力规范,再到广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强化与权力转向等发展阶段。校董会制度的教育立法进程受到制度来源、制度试验,以及国家战争、民族主义、教育经费、文化观念、教育权力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遵循着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断裂平衡原则,并借国家政治权力的介入,从民间试验走进国家立法,从制度失序走向制度规范,从制度危机走向制度平衡。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的立法进程,实质是政府与学校、社会、教会等多元办学群体的一场教育权力博弈,并在学校所有权与治校权的离合之中,最终完成了校董会权力的合法性转向。  相似文献   

16.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竹枝词是一种风土诗。它记录了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俗志的角色,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解读清末民初温州文人官吏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对这一时期温州婚俗有较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清末因满足升学和职业选择的需要而试行的"分科制"。"五四"前后,因认识到"选科制"有利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并受到国外相关教育思想的影响,又因为在实验上取得了局部的成功,所以"选科制"得以正式广泛实施。南京政府成立后,"选科制"因其学分制存在着弊端、分班困难、经费紧张、教材缺乏等原因,而逐步从课程文件和教学实施中退出。目前的选修课程开设,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特点与作用的认识、介绍与宣传,为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扫清了观念与思想上的障碍。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的兴起,以及图书馆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由于防灾抗灾手段落后,设施脆弱,能力低下;政府救灾职能弱化,救灾不力;官员腐败,各种势力借机为祸百姓,致使自然灾害频繁肆虐,给社会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