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7):56-57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与此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除非人类  相似文献   

2.
2010年的地球多灾多难:俄罗斯大火、亚洲水灾、欧洲暴雨、阿根廷寒流、格陵兰冰川崩裂……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地球未来还能否供人类继续生存?正当人们还在为此困惑时,霍金爆出惊人言论: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因为人类基因中携带着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的地球终结说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杨旎 《内蒙古教育》2007,(8X):44-45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  相似文献   

4.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大约46亿年,地球生命发生大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工》2011,(10):46-46
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指出,现在世界海洋的状况比以前料想的更加糟糕,海洋生物正“面临严重危险,可能进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海洋物种灭绝阶段。我们几乎一致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变化发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以前所想”。这些“加速”发生的变化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大冰原消融、海平面上升以及海底甲烷的释放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还有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还真不少:未被绘入地图的沙漠、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未经探索过的洞穴、未遭遇外来物种入侵的海岛……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10,(8):10-1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地球上的生命体每间隔2700万年就会遭受一次毁灭性浩劫。预计下一次地球生命浩劫将在1600万年后发生。  相似文献   

8.
《当代职校生》2007,(7):67-68
据人民网,欧洲天文学家2007年4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表面的温度与地球类似,也许存在液态水和生命。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发现的约220颗太阳系以外行星中,这是质量最小的一颗。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在探寻“宇宙生命”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在两极冰雪世界中的白熊、企鹅到翱翔在喜马拉雅山群峰之巅的神鹰,从赤道丛林中的生物到数千米深大洋底层的深海细菌,从森林草原中无数喧闹的鸟兽昆虫到荡游在万米高空的生命微尘,从隐居在土壤王国中的众多线虫到深邃莫测的卡斯特岩洞中的肓鱼……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到处都充溢着生命。  相似文献   

10.
兰西 《初中生》2010,(1):54-57
现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科学家麦克古尔则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下面就是这些“怪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2011,(3):26-28
也许.如你我一样平凡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飞向太空.但不要紧.在地球上就有某些地方恍如现实世界中的“外星球”例如.下面将要提到的地球上的几个地区,或许就能让你从中对火星的外观有—些了解。说不定科学家也能从这些地方获得一些对未来的火星任务有帮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动物群死:正常现象2011年初,在美国的切萨皮克湾,发现了约200万条死亡的平口鲾鱼;在阿肯色州和肯塔基州,数千只乌鸫从空中坠地而死。为了给这些神秘事件找到某种解释,有人求助于玛雅历法煞有介事地说,这是2012年世界末日来临的预兆。也有人担心,是不是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真的爆发了?但科学家认为,诸如此类的动物群死属于正常现象,既不是物种大灭绝的表现,更不是即将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2010,(13):54-56
通过直观感受,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但这远远不够:环境污染、海洋酸化、物种灭绝等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此。不少人都发出了“照这样下去地球到底还能维持多久?”“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还有多大的回旋余地?”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7,(18):80-80
可持续的地球健康作为“联合国新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稳定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此,2007年5月9~11日,UNSECO-UNEVOC、联合国大学、国际劳工组织和波恩大学等机构在德国波恩召开了题为“走向可持续的地球健康”的国际会议,会议涉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私立部门的重要责任,把工作场所作为教育路线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绿色森林和植被不仅是地球上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拥有生物量最多的生态系统,它可以调节空气、保土蓄水、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稳定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以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上2/3的陆地原本为森林所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由于人类肆意砍伐,目前估计只剩下26亿公顷,更可怕的是,这些绿色植被现在还在以每年1800万~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预计到2020年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将减少到陆地面积的1/7。如果再继续砍伐下去,170年后,地球上的森林将会消失。森林消失的原因,除了火灾等一些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人为的砍伐…  相似文献   

16.
《红领巾》2013,(12):22-27
随着在太阳系以外发现的行星数量越来越多,科学家更关注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另一个真正像地球的星球?有科学家称,宇宙中存在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  相似文献   

17.
当人类的目光伸向宇宙的时候,我们发现,触目所及的是一片无尽的荒凉。而当我们回首自己所居住的星球,则是一片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讲,我们的周围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而构成这绿色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9.
彭冬 《初中生学习》2014,(11):19-19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成功,轰动了西欧,此后各国的冒险家们纷纷出动,大西洋上的船队越来越多,人们对海洋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楚。 1506年,哥伦布去世,接替他职务的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7年以后,巴尔波率领着一只船队在中美洲的巴拿马登陆。他们历尽艰险,穿过原始森林,攀上雄伟的高山,这时候才发现,“新”大陆的西面还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巴尔波连身上的武器和装备都顾不得卸下,就飞快地冲进海里,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欣喜若狂地宣布:这个“大南海”,连同海里的一切陆地和岛屿,统统是西班牙王国的国土。  相似文献   

20.
①曾经有人说过,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欠下了一笔科学债。人类受本能的驱使,总是对距离自己遥远的事物充满兴趣,所以对太空探索着了迷。人类对这些遥远星球结构的认识,要比对地球的地心清楚得多。甚至在15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有一颗跳动的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