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科作为文化哲学创始人,在《新科学》一书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通过考察原始人类的诗性智慧,分析人类认识的生成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中想象和创造的核心地位,提出了"真理凭创造"的认识论原则,实现了"人类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认识高度。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将西方传统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单一的理性范围之外,将人文研究纳入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人、符号、文化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三个重要维度,卡西尔用"人是符号的动物"取代了"人是理性的动物".文化符号是功能、形式和意义,人的本性体现在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只有在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文化的核心是自由.语言、神话、宗教、艺术、诗歌、历史、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文化符号共同构建了人类精神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3.
性别研究的根结在哲学。从"人类文化"到"女性视角"再到"社会性别"研究,实际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历史上形成的社会性别观念源于文化哲学的构建,主要是传统的"阴阳"、"尊卑"、"高下"的哲学二分思维定势使然。要想彻底改变不合理的性别制度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哲学思维的偏差,从中国本土的哲学文化中寻找改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经典思想,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等重要的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年)是德国哲学家,早年以研究康德哲学闻名于世,后来他试图以符号形式的哲学为核心创立"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由于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符号,因此语言问题在他的文化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符号首先是感觉材料,同时又具有意义的内涵。符号的基本特点就在于把感觉材料抽象为某种普遍的形式以代表一定的意义。卡西尔强调符号的普遍有效性和全面适用性,认为人类能够用最稀少的材料来构造自己的符号世界,可以用不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时代迫切地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么,怎么发展,即用什么方法来发展呢?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文化研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首先,哲学即文化哲学,因为任何真正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哲学都不能脱离人类先进的文化,都应充满当代人类文化的精神,都是在广大文化空间的展开.众所周知,康德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便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哲学体系,正  相似文献   

7.
文化定型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负面作用,学者们历来冠之以文化定型"悖论".本文从哲学的层面来观照文化定型,认为文化定型与其它人类认知一样具有自身的矛盾,是浮离于现实的理论抽象,是需要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只有把握文化定型的哲学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视界中的"文化"范涛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研究领域中"文化"范畴的特定规定性,作为文化哲学研究之对象的"文化"必须具有人本性和总体性的特征。与之相一致,文化哲学在基本旨趣上不是对文化现象的一般描述与解析,从根本上在于通过对文化的探讨,在最深层次意义上探讨人本身及其存在。因而,文化哲学就不能定位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或部门哲学,而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美学的重建是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建美学需要有两个出发点,现实的人类生命活动是美学研究的现实出发点,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美学的研究对象可描述为:第一,全面研究人类是如何创造审美文化的;第二,人类又是如何在自己创造的审美文化氛围中生活的。因此,基础美学研究的范围大致是: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哲学;审美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是在对"何谓哲学"这个问题进行的一种当代反思所具有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的。这种反思是对哲学进行"新的"认识和设定(Voraussetzung,Presetting)的一种探索。对其进行哲学本体问题的考察;从哲学与世界思想的效能关系问题,即哲学的解释力方面的考察;在"全球一体"的世界意识日益为人类所重视的当代情况下,"文化间性"大命题所引发的"哲学的复数性"问题,即对哲学的文化属性的说明,等等,以此来论证述文化哲学成立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哲学思想是其重要内容。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一直是人类生活和行为指导之根本,它对我们认识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以及文化现象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地用哲学观点审视文化生活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文化是大学之魂"是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大学文化问题研究思潮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统一在"文化是大学之魂"之中。哲学既是科学的智慧又是智慧的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大学哲学观,"文化是大学之魂"中的"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其核心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基于这种认识,作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大学应当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大学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永远坚守以"象牙塔"为象征的大学固有的独立精神,促进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维系哲学存在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哲学具有究根问底式的追寻精神、反思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人生关怀精神,使哲学能够而且必须担负起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建构"精神家园"的神圣使命,从而也推动着哲学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早期人类学家确定了"人"是该学科研究的终极目的后,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范畴便进入了大文化研究视野。而文学创作,也以其特有的诠释符号,无论创作者同质或异质文化背景,使得作品呈现出人类世界的共时性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精神文明对话与融合的到来。在遵循文学创作的基本法则,对生活形态的认知、人性本质的考量、艺术创造的探究诸方面,创作者常不期然地产生心灵深处的艺术神游与哲学对话,他们以具有人类文学想象的经典式文学创造,完成了对人类本质所涵盖的尊严、价值、人格、精神维度的经典性阐释。这种在文化相对论论域下特有的文学心灵的哲学"会晤"、精神世界"相知"的跨文化经典创作范例,于建构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话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女书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极具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女书文化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凝聚其文化内涵及修辞意义、指述关系。女书文化作为女性意识的叙事方式,主要表现出"女性作者"对待"女性"这一性别特质,从发现、审视到定位的认知过程。把女书文化作为泛文本研究,解读其修辞意义和指述关系,大致可分为女性自我洞悉的符号意义和以女性立场审度外界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径,撰写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了中西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撰写《英国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设想,以图丰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史的研究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花鼓灯承续道家生命哲学的乐生观念,艺术的道性特征非常鲜明,是较为充分地 凸显道家审美文化的汉民族民间艺术的典型.将花鼓灯艺术置于道家审美文化的视阀中进行 研究既是探索花鼓灯艺术特征、文化特质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道家文化对消解当今"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体二元对立窘境所起积极作用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18.
西蒙栋的个体化理论试图超越传统哲学中的技术/文化二元对立,将长期被哲学排斥的技术研究重新纳入研究视野中。后人类转向中的一系列新思潮如"新唯物主义""物导向本体论"等,都可以在西蒙栋思想那里找到源头。西蒙栋的"个体化"概念将技术物体视为类似生物进化一般的发生学系谱,这一思想图示继承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创造演化论",试图将进化描述为一个具有无限性、潜能性、整体性和偶然性的过程。西蒙栋的个体化理论在反对传统实体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哲学创新,提出了关系性本体论,对当下数码时代的技术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麽文化是壮族群信仰的重要文化类型。麽文化哲学是从哲学视角,对麽文化的理论研究,其根本任务是从该文化载体《麽经》中提炼哲学体系。麽文化哲学借鉴宗教哲学的表达方式,以问题为纲,阐明麽文化的基本教义,大体分为宇宙论、伦理观和死亡观三大部分。麽文化哲学的进步对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东亚诸国别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区域社会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边疆族群文化的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以及区域国别文化互动考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第一部系统的、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著。书中提出了人类生活样式的三种路向,并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对西、中、印三方的哲学作了比较,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历史阶段的差异,而是其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不同。西方的哲学已走向末路,而中国的文化将要复兴,将要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将要走中国所代表的路向。但由于梁漱溟以佛家的唯识论为其理论工具,把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源,企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进程,而忽视其他的原因,因此不免又有主观、简单、模糊之弊,以致未能使其整个文化和哲学观点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