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从本质说是运用综合理性思维,通观与工程相关的科学原理、技术手段、经济利益、社会效应、生态环境以及审美取向、伦理道德观等多元价值,采取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工科大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在此理念下培养的工程人才要具备深厚的工程素质,广博的综合知识背景,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认为工程博士教育处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最高层,担负着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重任,是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强调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培养工程博士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出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探讨工程博士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将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培养成为具有跨学科的专门知识、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较宽的工程背景,善于把握工程技术的新进展,用全面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具有卓越领导力,引领工程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工程人才培养必须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用大工程观的理念构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大工程观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做好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符合工程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祁红志 《时代教育》2010,(6):115-116
大工程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工程观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本文通过实例阐明,灵活地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研究生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已经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它要求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将大工程观思想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系统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丰富培养模式和提高创新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大学新生未来职业取向、学校和社会在知识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阐述了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目的及其作用;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培养模式问题;指出建设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大工程观的建立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油气工业的新发展迫切需要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进行改革和创新.中国石油大学通过推行实践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机制等,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提出更加关注创新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专业方向和完善课程体系、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回归工程”的呼吁和“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已经引起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螺旋式上升的“回归”点上,人们从更高的境界重新审视工程教育应有的本质特征———系统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必将日渐清晰,各工科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凝练与提升也将由此得益。  相似文献   

10.
“大工程观”是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对“过度工程科学”化的工程教育体系改革的美国,其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形成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随着“大工程观”理论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与完善,大工程观教育成为了当前世界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近年来也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专家们从大工程观的内涵中提炼出4个关键词:工程、综合、  相似文献   

11.
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对培养工程人才的要求出发,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资源建设、人文精神文化建设、个性化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隽 《成人教育》2021,41(4):78-82
成人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成人的整体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面临着向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此同时,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这给地方成人高校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成人教育应积极应对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并找出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大胆地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不断提升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必须突出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需要,也是师生教育生命成长的需要。安庆师范学院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深入开展"读书工程、研究工程、教改工程、文化工程",创建"文化育人"的"软环境";构建人文、科学、艺术通识教育平台,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先进典型的示范与放大作用,建立"双进"平台、实施顶岗支教,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生命质量,不断探索教师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努力追求现代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科学属性至少应该包括教育和心理测量学约束要求和考试的社会学约束要求两个层面。考试分数的可靠性、考试结果解释和使用的有效性、考试的公平性和考试对社会、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是考试科学属性的基本要素,这是考试的目的和结果的使用决定的,每一要素都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考试实践中,无论是考试测量目标的制定,试卷结构的确定,考试内容样本的采集,试题情景材料的选择和设问,难度的设置,考试后的评价等都应该围绕提高考试的科学性、提高考试的质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所开展的高等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在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三个典型方面存在的不足,论文结合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对我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展示,在建立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代表性的专题讲座和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等方面对以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多方位的工程感知、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效果更为直接的表现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中,同时也为高校开展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和特点,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加强工程实训是提高我国高等工程应用教育质量和培养工程应用创新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并对工程实训中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钟柏昌  李艺 《教育研究》2006,27(8):42-47,75
当前,教育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乏理论的教育工程”和“缺工程的教育理论”两大误区。实践需求与理论缺失说明了建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工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工程项目管理框架即从教育实践中清晰地界定出具有“工程”属性的教育工程项目,并建构一个教育工程方法体系以指导此类项目的管理实践。可从过程、主体和方法三个维度,构建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相结合、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管理者相协调、过程规范化方法和过程改进方法相统一的管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田斌  李琼  夏航  梁冰  黎曦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83-184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国际间专业及其培养人才互认的主要途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团队结合新形势下工程教育实际需求,进行了课程改革和体系构建。根据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完成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持续反馈改进,学生的多项工程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