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一名白天扶犁耕耘、夜晚用笔墨写作的农民通讯员,回顾4年来从事新闻写作所走过的路程,感受颇深,真是饱尝了“爬格子”的酸甜苦辣咸,这其中凡是成功了的,都是动了脑筋,下到了功夫的。在采写新闻的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身残笔耕勤     
贵州省雷山县残退军人全先江1987年9月采写的《乔桑乡设立男到女家落户奖》一稿,获《黔东南报》1987年度好新闻二等奖。全先江1984年在老山对越自卫作战中负伤致残,荣立三等功。退伍回到家乡后,他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学新闻写作知识。他经常拖着不听使唤的左腿,走村串寨进行采访;夜晚,他在左眼视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用右眼挑灯夜读和“爬格  相似文献   

3.
──忘不了,我怎样从一名普通女战士成长为今天的军校新闻系学生。──更忘不了,我写作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激励我笔耕不辍的动力和源泉……初在连队:在酸与辣中奋起野战军的女兵生活相当艰苦。记得三九腊月,我们挖鱼塘,一次铁锹碰破了腿,鲜血膏流,我便抱头坐在田埂上哭,哭后再干。那种艰苦的环境对我的心灵进行了首次撞击。我想,能不能把这段生活以及我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呢?在基层连队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夏日,别人在树下乘凉嬉闹,我躲在堆放行李的库房里看书;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等全宿舍的女兵全睡下,…  相似文献   

4.
我是泰州市邮电局退休职工,今年71岁。从1982年7月退休到现在,一直坚持写稿。在近8年里,被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1700多篇。连年被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有人问:你在一个县级局,怎么能写出这么多的稿件?我有一个宗旨,不论做什么工作,要么不干,要干就要  相似文献   

5.
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在两年半时间里,先后为党报、电台采写各类稿件1,300余篇,被市级以上报纸、电台采用450多篇,被本单位广播站采用500余篇。多么喜人的数字!这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啊!他,就是在各类报刊,电台上经常露名的山西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工人通讯干事侯永貴。侯永贵今年36岁。1966年初中毕业后,求学不成,便回到家乡襄垣县城关镇北关村务农。1967年6月,巧遇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招  相似文献   

6.
8年间,他完成了60年的工作任务。大连电台规定记者每年发稿72篇,他从1986年至1993年每年发稿件400多篇。论学历,他不过是中学生,还不够大专。多年来,他凭着顽强拼搏精神,满腔激情地工作,以优异的业绩,赢得了同行们的敬佩,被誉为“高产记者”。他就是大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永海。1985年以来,他陆续被授予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去年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7.
煤海笔耕     
知道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采煤青工、业余通讯员刘华的人都说他耿直、执着。刘华今年30岁,1987年开始在采煤队当合同工,1992年转正,1990年开始写稿。迄今,他已先后在《广旺矿工报》、《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警钟长鸣报通讯》等中央、省、市地级报刊台发表作品近300篇。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采煤战线上,任劳任怨,业余勤学苦钻,曾几次被矿队送往《四川工人日报》社、《广旺矿工报》社进行新闻通讯培训,曾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谁都知道采煤队工作辛苦,可这位爬惯了掌子面…  相似文献   

8.
笔耕有感     
采撷天地芳华酿造生活之蜜信念融进翰墨方块锻造春秋岁月用犁铧耕耘我们的额头我们以心中的锦绣回赠岁月以生命醇香笔耕有感@吴进国  相似文献   

9.
笔耕乐     
在生活中,青年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而我呢,却爱好新闻写作。屈指算来,从我写的第一篇小稿被采用至今,已整整5年了。这5年里,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已采用了我写的消息、通讯、特写、杂文等620篇,我也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沂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五年的业余写稿,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欢乐。1985年的秋天,我利用两个晚上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储蓄方面的稿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给《徐州日报》。出乎意料,这篇处女作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所以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务农,一干就是10年,幼年劳动的苦累,家庭生活的辛酸,真是苦不堪言。1964年12月参军后,在部队领导的教育和帮助下,我发愤学习,坚持超负荷的工作,从而取得了一些进步,由一个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步兵团副政委,1977年因在军事训练中摔伤致残,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1985年底,我转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山县,先后在县粮食局、县计生委和县科委担任过领导工作,并通过自学,取得了武汉大学的大专文凭,还被评为高级政  相似文献   

11.
笔耕之歌     
《今传媒》1996,(2)
笔耕之歌按:当木刊第2期送到报刊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手里的时候,恰值何微教授80大寿。这位在中国新闻学田地里耕作了60个年头的报人,仍然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地为培养跨世纪新闻人才登台授徒。子曰:“诲人不倦”,此之谓也。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何微先生经历了人世...  相似文献   

12.
笔耕不悔     
我原本是没有记者梦作家梦的,小时候读书只是喜爱语文,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描写林海雪原、长江黄河的文章给了我极大的诱惑。在学校除了办过几期黑板报外,连一篇稿件也没公开发表过。我觉得钢笔字变成铅字登在报刊上是很神圣的事。1994年9月,因为家贫交付不起那并不昂贵的学杂费,我被拒之某师范大学校门外。一气之下,我撕毁人学通知书,当年底,我带着一定要混出个名堂的决心,来到绿色军营,每每看到自己熟识的人写的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我真眼气人家好笔头好福气。终于耐不住写稿的诱惑,工作之余,我开始偷偷地写一些自己认为很…  相似文献   

13.
笔耕的感觉     
转眼间,我爱好“爬格子”已有10个年头了。1992年,我退伍回到家乡,被分配在一个山区税务所,开始了我艰苦而平凡的工作生活。随着《新闻爱好者》的熏陶,我涌起了让自己在报刊上倾诉的愿望。没想到,我采写的稿件很快就在各地报刊刊出了。虽然很稚嫩,但发表作品的欣喜仍让我兴奋得难以入眠。我的写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去年秋,我从自己的150多篇作品中,筛选出98篇,取名为《真情有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疑,写作的道路是艰辛、寂寞、坎坷的,但我的耳畔时时回响着路遥先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我对文学就比较感兴趣。并开始由看到写。几十个字的豆腐块、几百个字的个人随笔在《开封日报》、《汴梁晚报》上时时出现。虽然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那一个个的铅字却是我奋力前行的灯塔。大一、大二两年主要是就校园生活写一些随笔、简讯。篇数虽然不多,题材也较一般,但在校园里却创出了知名度。我心里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新闻报道还是没有出现。经过同行前辈的指点,我开始寻找一些有重大价值意义的新闻线索。后来,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每天晚上播出《新闻联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线索在板报上出现,我眼…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退休后仍不停地写作耕耘,最后在为部队修改典型材料的过程中,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在工作岗位上,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到最后一息,他就是原懈放军报》记者、原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社副社长.某集团军调研员采瑞华同志。在为他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从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到年育的干部战士,从军报、军区报社和部队派来的代表,到地方新闻工作者,350多人怀着极其沉痛而又惋惜的心情,向这位辛勤笔耕一生而过早去世的革命战士告别。吊唁大厅里,军内外单位和个人送的对多个花圈、挽律,一层层挂满了厅堂。84岁高龄…  相似文献   

16.
“笔耕”虽累,但当你获得丰硕果实之时,就会感到笔耕的快乐。1986年以来,我在新闻媒介和有关刊物上,共发表文章和稿件465篇(件),用稿率达85%以上。在笔耕路上,我体会到:业余通讯员应做到“六求”: ——求欲。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必须要有写  相似文献   

17.
笔耕的事业     
新闻是笔耕的事业。怎样评价一位记者一位编辑的能力、水平、业绩?主要看笔下的作品。记者要记,编辑要编,都是笔的劳动。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由记者编辑们的笔,传统的笔以及现代的笔——话筒、摄象机等写出来的。记者编辑的园地在此,职责在此,奉献在此,他们能力、水平、业绩的展现也在此。所以,除了学历、专业工龄等“硬条件”之  相似文献   

18.
笔耕之始     
做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东西的呢?记得解放后,于1949年3月参加北京市花纱布公司工作之后,暂调到定兴县花纱布公司去收购棉花,从这时起,跟棉纱打上了交道,时间长了,对棉花的质量检测和棉花的纺纱有了认识。当时正值人民日报在各地征聘通讯员,公司领导认为我文化程度适合,让我担  相似文献   

19.
我是太仓县浮桥乡的自办节目编播员兼通讯员,我向大家谈谈我是怎样办好自办节目的。我们乡广播自办节目比较象样是从一九六九年开始的。当初条件很差,没有录  相似文献   

20.
我写稿已二十二年了,品尝了写稿的酸甜苦辣,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我的经验是要做到,勤看、勤思、勤动笔。 勤看 我每年订阅报刊十几种。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看报刊、信件,写阅读笔记;每到一个部门、我就翻阅其订阅的报刊和资料,了解报刊特点,分析用稿动态,摘录精彩语段;每当有人请我写报道时,我从不单纯依赖别人提供的材料,而是看有关档案、有关文件资料,了解前后、分析动因,尽可能使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