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世纪社会形成一种特有的二元结构,即代表王权的国家和代表神权的教会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的权力争夺深深影响到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发展形态。始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彻底变革了英国社会的统治权力格局:世俗政府首脑国王成为英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与世俗政府关系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开始进入中世纪时代。在这一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大小城邦割据自立,征伐不断,而基督教作为精神统治力量的地位不断巩固,宗教神学的意识形态逐渐侵入各国国家政治生活,控制人民思想,逐渐形成了神权(教皇权力)与王权的二元统治结构。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西方政治思想作为上层建筑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宗教神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因而中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神神权与王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缅甸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蒲甘王朝后期,寺院经济膨胀,教权力量占上风;通过达摩悉提的宗教改革,教权开始屈从王权,但宗教仍对封建统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17.(1)军事(最早的君主由军事首领转化而来,军权是王权的主要构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最高权力的象征。(2)天命和鬼神观念盛行。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氏族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5.
1535年亨利八世颁布的《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的权力体系由教皇-国王的二元权力体系向王权至尊的一元政治体系转向。但是,至尊王权对于英国社会而言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国王、保守派和改革派都对至尊王权进行了自己的解读,由此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主张。都铎中后期关于政体、社会、宗教的思想纷争皆可从关于"至尊王权"的争论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6.
匈奴拜天地日月,祭祀祖先,敬畏鬼神,为多种崇拜。匈奴有巫师,行军作战,必先占卜吉凶,并作巫术,驱邪避恶,加害仇敌。匈奴神化王权,宣称单于为天神之子,匈奴宗教虽较原始,却已成为匈奴游牧帝国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它是周代政治体制在哲学上的反映。周代既不是原始氏族社会,也不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而是"宗法封建社会"。它表现在:周代通过逐层分封,形成了一个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大宗和他们所统率的小宗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等级君主。大宗以族权加强统治小宗,同时小宗对大宗的权力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周代已脱离了原始的氏族社会,但又不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而是处于"早期国家"时期。这反映在政体上就是周代是一个由民主政体向专制政体过渡的"有限王权"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权力,它具有传播性、渗透性、神圣性和超越性。作者从边界概念、等级观念和共同体(国家)意识三方面探讨在战争环境下王权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再造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边界概念使人民辨别外敌并认识王权的地域范围;等级观念与权力的互动有助于征服者对于权力的垄断;国家意识培养被征服者的认同感和人民的凝聚力。战争征服带来疆土的统一,为王权确定了统治范围;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再造带来了观念(至少在形式上)的统一,为巩固王权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而王权是促使它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民族国家的漫长形成历程中,王权促使英吉利民族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王权逐渐战胜封建割据势力,民族国家建立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王权得以摆脱教皇控制,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再加上君主对重商主义的重视,为近代早期英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普鲁士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初期,霍亨索伦家族统治者从国家利益出发,奉行宗教宽容政策。该政策不仅促进了普鲁士经济的繁荣,为军事力量的强大和领土的初步统一提供了物质支持,而且为社会整合建构了必需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而这些则成为普鲁士绝对主义王权统治合法性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权"在治理百姓、维护国家稳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为最高权力,并由君主一人掌握。为使"王权"不为个人所滥用,法家引入"法权"对"王权"加以限制,使"王权"不能因君主个人"凭所欲为宪法,以恐惧为精神"。但法家并没有解决"王权"与"法权"何者为至高无上的第一的问题。一方面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方面主张"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使"王权"屡屡突破"法权"的限制。从"圣王立法发生论"、"法理缺失架构论"、"中主治国本性论"等多重角度而言,法家的学理表述,本身存在着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2.
试析都铎时期英国贵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铎时期是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在经济和政治、王权和社会、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都铎王权与贵族的关系转变成为近代早期国家和贵族的关系,都铎贵族转变成为近代国家的“新贵族”。这一时期,贵族仍然行使着传统的军事和政治统治的功能,但贵族的权力性质不同于以前。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权威,行使的是君主赋予或者许可的权力。在都铎和贵族的关系上,都铎时期的英国贵族首先是都铎君主的臣民。其次,都铎贵族是都铎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是都铎专制君主权力基础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西欧中世纪教会拥有庞大的权力体系网络,形成独特的教权与王权并立的政教二元制结构。本文分五个阶段阐释了西欧中世纪教会权力体系形成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西欧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促进了国家权力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天主教会关于国家组织的合理性论述以及国家主权理论的阐释,成为构建中世纪晚期国家公共权力理论的重要基础;神学家和法学家对国家权力的来源及位置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宗教改革时期王权至高无上的论点逐渐得到强化,新教理论为世俗国家君主统治的新形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17世纪的宗教争论,进入18世纪后,发展成以王权和教会为一方、以詹森派和巴黎高等法院为另一方的大规模政治争论.持续半个世纪的激烈论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教会,导致耶稣会被赶出了法国,而且为了与具有天然优势的王权对抗,巴黎高等法院诉诸公众舆论的支持,从而打破了法国绝对主义王权封闭的政治运作原则,开辟了"争论的政治"的局面,使立基于市民社会里的公众舆论取代传统的王权权威,成为法国政治中新的裁判权力.更为重要的是,舆论争夺中意识形态话语的构建和传播,促进了旧制度末年法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总体转变.为1789年的来临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氛围和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双喜  杜夏英 《考试》2014,(9):21-24
<正>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到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特征。秦汉至明清,中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德国封建主义的发展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相对迟缓;二是不完善;三是土地因素重于人身因素。这三个特点对德国王权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具体而言,封建主义的缓慢发展,使王权失去了掌握主动的时机;封建关系的不完善,阻碍了以国王为顶尖的等级金字塔的形成;土地因素的重要,造成了采邑的发达,为诸侯对抗王权提供了物质基础。与西欧其他国度不同,德国的封建主义,对于王权而言,是一种离心的力量;对于诸侯而言,却是一种向心的力量。本应赋予国王以权力优势的封建主义,事实上却削弱了王权。这说明,封建主义在政治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还要看现实的权力结构和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有限王权是中世纪英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古老的日耳曼传统是有限王权的历史根源,法律至上的制度与观念是有限王权形成的基础,教俗二元权力体系是有限王权的根本保证.从这三个方面剖析这一重要的政治现象及其原因,有利于加深对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先秦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几千年的宗教文明,皆与这一时期的奠基有着根本的关系。古代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一种较高等级的宗教形式,较之原始宗教,它增加了极其宝贵的伦理内容。五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转化;夏商完备国家机器的建立,使古代宗教得到充分发展,臻于成熟;西周宗法制,为古代宗教伦理化提供了沃土;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的解体,氏族政权衰落,诸子理性学说出现,中国思想走出古代宗教,进入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普通法是指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诺曼征服使英国建立起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封建集权君主制,王权的强大为根本改造原始法律制度以及普通法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所以,作为普通法的三大支柱,巡回审判制度、令状制度,陪审制度也都与王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