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木,寓道德之舍也。"它辩证的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所有教师都明白的过程。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身体形态、体能、运动技能、爱好、力量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孙泰祖 《甘肃教育》2009,(13):42-42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体育与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分几点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同时还指出:"体育,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宋元平,文才新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学校体育不单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应包括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新形势下的青年学...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点,要求完成的教育任务各不相同,但二者也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写的《体育之研究》中就讲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他说:"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就是体育课的教学。体育课是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门基础课怎样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下面谈几点粗浅我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李长喜 《考试周刊》2013,(36):105-105
<正>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中要立足于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 ,树立道德榜样 ,进行集体道德实践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是体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正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体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看来,体育仍以其丰富的活动性、社会性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吴廷书 《考试周刊》2014,(82):39-39
<正>"教之道,德为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育人寓于学文中,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是体育的生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施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感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引领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方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人课堂、引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知荣明耻,规范自己的行为.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谈道:"体育;为知识载而道德之寓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革命领袖对体育与德育辨证关系的精辟论述,足以说明体育对德育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追求优良道德,既是现代教学中应有的伦理价值问题,又是现代教学价值和当前教学改革实践的必然追求。关注现代知识观下教学的道德价值取向,尊重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规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回归生活、彰显人性的应然诉求。分析现代知识观下道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现代知识观下教学道德性的偏失进行探讨,指出教学回归生活、教学人性化,不仅是一种真正合乎道德伦理的教学,而且是教学道德性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5.
陈科浤 《成才之路》2009,(18):10-11
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多重功能,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就大学生道德现状、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作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圆融的溯源与发展《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毛泽东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现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德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通过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善恶、是非、公私、荣辱;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并在实践中坚定履行道德义务,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德育在诸类教育中居主导地位,统领着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能力目标要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重要和关键。新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高中教学中,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学,都要重视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和综合素质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三大主课之一,必然也要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语文知识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身影。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  相似文献   

19.
道德知识是指在道德行为中获得的主体性知识,通过体验、感悟、体认、内化、升华为心灵之"知"。因此,小学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新疆教育》2013,(11):193-193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