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放言产业化的社刊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关于甘肃<读者>杂志有一篇文章,提出"中国第一期刊为何做不大"的问题.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讲的:"机会稍纵即逝,现在如果不这么做,随着大量外资期刊的崛起,网络期刊进程的加剧,<读者>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加入国际检索数据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入一些重要的国际检索数据库.加入国际检索数据库后会有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去关注,这将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鼍和影响力.综合性期刊由于其"综合性",很难加入国际检索数据库.本文介绍几种重要的国际检索数据库,并分析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要目总览>)中综合性医药卫生类35种核心期刊(不包括<医学与哲学>)被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情况,试为综合性期刊加入重要的国际检索数据库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期刊的扩容、提速是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读者的阅读需求是一种弹性需求,在需要被激发的情况下,会出现几何级的增长趋势,反映在期刊市场竞争中,就是越有阅读价值、越受读者欢迎的期刊,读者就越希望期刊能增加刊期,增加阅读次数.近年来,我国的不少名刊、大刊期刊,如<知音>、<读者>、<女友>、<家庭>等,都是在增加刊期的提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发行量也随着刊期的增加而扩大.  相似文献   

4.
引言:从一个有关中国期刊业发展的预言说起 大约三年以前,曾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替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全彩杂志,即所谓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如<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比三年前增长了50%以上,<知音>杂志从2003年起,月发行量结束了连续几年徘徊在430万份左右的局面,目前月发行量达到550万份.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李频 《编辑之友》2005,(1):48-49
<读者>是中国当代期刊界成功的典范,它所产生的期刊文化现实影响和期刊运作创新意义都是丰富而深远的.面对<读者>,我们要欢呼其市场业绩的辉煌,更要揣摩其幕后运作的理性与勤劳.掂量<读者>,我们深感其沉甸甸的思想分量与人文内涵,但也更需要深度解读这一优秀文化结晶的形成由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摘类的期刊从它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以清新、独特的风格获得读者的青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22年创办于美国的<读者>,国内则以<读者>为榜样.同为文摘类杂志,二者的编辑思维与手法却有很大差异:西方尊重人权、崇尚科学的理性思维,在<读者文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读者第一、知识为重、中产阶级为受众;而东方克己复礼、讲求情义的感性思维,投射到<读者>中就是循循善诱、以情动人、投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比较一下它们的编辑特色.  相似文献   

8.
<读者>杂志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杂志.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历经27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发展到2006年超1000万册,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兰州人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9.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其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04年11月份月发行量达874万.正因为树大,所以招风,正因为引人注目,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所以她不仅仅属于甘肃人民出版社,也不仅仅属于甘肃省,而属于中国.所以,人们对<读者>的期望值就越来越高.这些议论是否正确,这些期望是否切合实际,为弄清真相,笔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在兰州召开期间同<读者>现任主编彭长城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并一口气读完了他赠送给我的师永刚著的<读者时代>,同时拜读了许多研究<读者>的论文.通过仔细分析,笔者对<读者>杂志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战略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了辨明是非,笔者把几种典型的议论和期望作为反方的观点罗列如下,同时笔者以正方的身份通过对<读者>发展战略的解读为<读者>辩护.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11.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期刊为扩大影响力、提高发行量,吸引读者、作者和整个社会群体参与,常常有意识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那么,少儿期刊如何根据自身定位,根据读者(服务)对象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策划期刊的活动运作呢?在这方面,我们结合<小火炬>的办刊实践,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展开思路的.  相似文献   

13.
在4月份从27个城市统计的期刊中,畅销期刊种数共101种,有一种期刊<知音女孩>下榜.4月上榜率前10名的杂志名单未有变化,小有变化的是<青年文摘>(下),这月的上榜城市减少了一个,从上月的17个下降到16个,其在兰州的地盘被畅销榜上一向不太引人注目的"小"刊<飞碟探索>抢走.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而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稳步攀升,2005年4月达到创记录的942万册,连续5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占有国内期刊市场1/30的份额.目前,<读者>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近百万册.从创刊到现在,<读者>累计发行近10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老牌文摘期刊:冰火两重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升国 《传媒》2007,(1):46-48
在中国的期刊中,文摘期刊尤为引人注目.<读者>作为先锋,开发了文摘类期刊市场,获得空前的成功,月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不仅成为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执牛耳者,加上<青年文摘>等几本发行过百万的第二梯队和一些发行几十万的新进部队,我国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期刊,文摘期刊俨然成为愈演愈烈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另类期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秀敏 《出版经济》2004,(11):75-77
2004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公布了首批<取缔30种利用境外刊号从事非法出版期刊>的名单,明确阐明这些"另类期刊"的非法出版行为,对遏止了非法期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这里刊发由ISSN中国国家中心工作人员撰写的<"另类期刊"调查>一文,目的是使业界对"另类期刊"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无用"的阅读与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1):93-94
<编辑学报>2008年起新设了<好书推荐>和<感悟>专栏,作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惊喜之余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传播类核心期刊,而且是报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主的科技核心期刊,开设这种看似"无用"的栏目,其实是体现了主编的智慧的.这种"无用之用",反映了我们编辑同仁的精神诉求.曾有人动情地撰文说,栏目中推荐的好书,能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帮助我们确立更为理性的价值观,能使我们的伤感与快乐充满诗意[1].我想,重视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正是<编辑学报>在诸多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编辑同仁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9,(10):29-30
本刊自开展读者调查以来,陆续收到各地读者对改版的意见反馈.在本期"编读互动"专栏中,继续摘登部分读者来信,其中有热情的勉励,有中肯的建议,也有殷切的期待.这将激励与鞭策我们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培育期刊品牌,把<新闻实践>杂志办出"务实的·实务的"鲜明特点.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寄语     
今年第一期首先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专栏.去年底,<新世纪图书馆>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南京图书馆召开.图书馆界领导、专家和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共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满怀深情地回顾了<新世纪图书馆>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期刊的未来发展献言献策,希望<新世纪图书馆>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再上新台阶.本刊特此组织了几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