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流言消亡的方式,归纳了流言控制的相关做法,强调了流言控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昊  任猛 《新闻世界》2010,(2):77-78
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该事件中流言产生的社会根源、流言中所表达的民意诉求以及流言失控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流言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微博上,流言传播的成本大为降低。个人不需要花时间转述,只需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发出流言。其次转发可以显示出转发者并非流言的源头,相对而言个人不需要对信息传播的后果负直接责任,风险较小。最后,微博是一个不同传播类型相融合的平台,它既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也不是纯粹的大众传播,人际信任或者人际关系距离的影响降低,也促使了流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晓白 《青年记者》2003,(6):56-56
一、《南方周末》:剖析流言1、《“神异男婴”流言——4天飞传14省》:以235年前(清乾隆三十三年)“叫魂”流言的传播为参照,记录“神异男婴开口说话,秘授抗非典方法”流言的传播过程,揭示“社会民众的心理意识——面对不确定危险时,表现出无法控制的惊遁”。  相似文献   

5.
流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流言公式告诉我们流言受信息的重要性、模糊度与公众的批判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流言公式出发,分析影响流言产生及传播的因素,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流言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亚光 《视听界》2011,(3):92-93
突发事件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的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瞬间产生、出乎意料的事件。它的瞬间性、偶然性以及危害性,往往导致各种流言的传播,引起公众恐慌甚至暴力事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从广州肺炎事件看流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 0 3年春节后 ,我国广州地区出现了由非典型肺炎引发的社会恐慌。在这次事件中 ,流言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本文总结了流言的研究范式 ,认为应该从传播方式和意义阐释两个方面来研究这次流言传播现象。作者研究了这次流言传播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 ,以及这次流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流言控制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提出应该注意两类流言的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言是在网络上传播的关系人们利益的不确定的信息,网络流言的扩散能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不仅使网络空间人心惶惶,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所以,政府部门要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在面对突发事件、热点事件时及时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解网络流言产生的空间,为网络舆论引导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网络流言频发,有恶搞反讽社会现象折射民意型,还有因缺少证据当事人争取舆论支持的"罗生门"型,更多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披露迟缓引发质疑猜测造成的多重再加工型流言。转型期社会不同阶层在权益诉求时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而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严重、全民焦虑加剧了流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网络本质认识不清,暴民心态、看客心理毒害网络伦理道德,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谣盐"属于同类流言的再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6~17日在我国发生的抢购碘盐事件,属于同一类流言的循环再现.就具体的抢盐事件来说,是谣言,但流言≠谣言.英文原词"rumor"翻译为中文"谣言"不准确.  相似文献   

11.
在各类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流言总会不胫而走,恣意蔓延。对于流言,学界专家也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结合"瓮安事件"、"合肥地震"事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流言扩散的机制,探讨了流言与舆论的互动,并就流言控制与舆论引导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形势下网络流言控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国飚 《新闻界》2009,(1):55-56,78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流言的特点及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的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现阶段网络流言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本文从社会公众对网络群体事件中失范行为的接触、认知和态度三个层面,对网络审判、网络恶搞、人肉搜索、网络集会及网络流言等五种网络失范现象进行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瑜 《新闻世界》2011,(8):304-305
"流言"是指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而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消息①。它的传播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某些流言具有消极作用,甚至可能引起社会混乱。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群体极化现象均与流言的散播有关,可以说,流言已然成为群体事件的助推器与催化剂。本文旨在讨论在危机性事件中媒体和政府应如何有效应对流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隋岩  李燕 《新闻大学》2012,(1):73-79
不能机械地以人数多少来区分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应当以传播过程中信源是否确定来判断.人际传播的信源是确定的,群体传播中大多信源不明.不确定的信源就会产生谣言、流言,带来风险,所以群体传播是风险性最高的传播形态.群体传播虽是谣言、流言的根源,但更可怕的是人际传播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谣言、流言从群体到人际的扩散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确定性使其由“黑户”摇身变为有“户口”的“合法人士”.新媒介本身并没有风险,也没有媒介技术决定论所宣称如此强大威力,它只是为谣言、流言在群体间和人际间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概念说明及相关理论简介1、概念说明1.1 流言 对于未经证实、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英文概念通常用rumour与gossip,二者的意义有细微差异[1];其所对应的中文概念,前者为“谣言”或“流言”,后者为“传闻”或“闲话”。[2]国内也有研究者认为“谣言”和“流言”的含义不完全相同。[3] 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使用了“传言”一词,是因  相似文献   

20.
网络注定是谣言的摇篮吗?对于5000多万人口的中国网民来说,如果正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那么,不产生网络流言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