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人民文学》一度被誉为“国刊”。该刊的地位与使命使其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思潮颇为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尤其在90年代,《人民文学》期待的现实主义宏大叙事作品匮乏,“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出现回应了该刊的呼唤,从而受到刊物的大力支持。《人民文学》对“现实主义冲击波”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在扶持其成长为90年代文坛重要的文学潮流的同时,也遮蔽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同时对这一世纪末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章认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对最下层人民的苦难却相当冷漠;与此同时,对“学性”的漠视使其失却了应有的学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学启蒙和学探索事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并非所有描写生活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 ,衡量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依据 ,要看作家的主体意识是否奔流着批判精神 ;是否反映生活的本质 ,使生活升华为艺术 ;是否闪现出作家的思想智慧。所谓“现实主义回归小说”,既不是现实主义冲击波 ,也不是现实主义回潮 ,只是对当代生活的问题做出了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5.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对这种文学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论者认为是“现实主义冲击波”,有的论者将其认定为“现实主义的回归”或“回流”或“回潮”,有的论者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的深入和发展,这种论争一直没有止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论争进行综述,厘清其优劣,对发展21世纪文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下文坛上争论的焦点,而大多数文章所谈论的话题是,就现象谈现象。如果站在历时性的角度,从审美心态方面来探究一下为什么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上——自“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乃至当下被称之为“冲击波”的现实主义,如同一根主线被贯串着,就会有另一番体味即惯性审美。但是“惯性”并不等于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惯性”之所以能贯串下去,主要原因在于它能随着社会现实的演变而对自身不断地超越,以此来适应审美者的惯性审美,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戏剧思潮是整个现实主义思潮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是从社会问题剧开始的,深受易卜生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走上了普罗戏剧的发展道路,虽在艺术追求上获得了一些成功,却因后来过于注重社会政治而忽视了艺术审美,但其所提出的戏剧“大众化”却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以曾禺和夏衍为代表的“生活戏剧”和“心理现实剧”是现实主义深化的产物,也是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期以来,“新现实主义”东山再起,频频掀起波澜。新现实主义小说视野中的企业改革景观尤为世人瞩目。文章将新现实主义小说与80年代的改革文学进行了比较,论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和产生原因,分析了新现实主义小说中折射出的企业、领导、职工的生存状态,梳理了这类小说发展变化的轨迹(包括它在叙事方面自我调整的努力),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真实性和典型性着手,对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进行了重新解剖。从理论上,对主要由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构成的中国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与具体写实性的关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论作重新梳理。为我们理解20世纪30-60年代的“革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关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讨论,是当时中国坛争论的理论焦点,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大讨论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论争,才使现实主义的有关问题得到了理论上的廓清,同时,在这场大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线索;即对现实主义的“回归”、“重构”,并最终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抽象绘画并非和现实世界绝缘,它和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抽象绘画本身就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因此,现实主义作品应该包容多种表现手法。抽象绘画的产生是艺术“表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没有丧失艺术特性,并且和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抽象绘画如果具备了现实主义精神,就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文坛出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实乃是“新写实”的延伸与拓展 ,它并没有超越“新写实”状写生存困境、生活艰辛、尴尬与无奈这一固有模式。其思想贫弱、观念落后、格调低下 ,没有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 ,缺乏穿透庞杂生活的精神力量。对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的放弃及趋时媚俗的写作姿态 ,导致这批作品思想与艺术品位低下 ,或许以“现时主义”来命名这批作品更符合它们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理论往往表现为两种态势,即现实主义方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深化就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关注现实的真实性;二是现实主义审美品格的深化。这种种变化的源头离不开“伤痕文学”绽现时所产生的对现实主义理论争议,毕竞争论意味着对一种价值体系的不断参照与超越。也正是对“暴露与歌颂”、“悲剧性”、“真实性”等诸多关键词的争论,才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现实主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观景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现实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或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或试图将现代主义艺术纳入现实主义理论模式加以阐释,出现了卢卡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费歇尔的“当代现实主义”和加洛蒂的“无边的现实主义”,从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于九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来说,虽然其摆脱了此前“私人写作”促狭的视野,一己的悲欢,开始正面触及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但在这触及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的复杂和作家缺乏对现实必要的审视和反思,更无力上升到批判的力度,使得这批创作并未构成对现实的真正“冲击”。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思潮,在美术史上,它被认为开辟了现代绘画重形式语言的大门,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它却历来被认为过分注重艺术形式,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审视。笔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印象主义绘画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现实主义艺术因素,并以印象主义不同时期代表画家的作品为文本,围绕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进行详实的论说,对印象主义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买琳燕 《现代语文》2009,(9):133-13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革命文学背景中形成的左翼散文理论称作“革命现实主义”的 ,首先是基于它对现实的关切 ,它所提出的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的倾向 ,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某种特征 ,但它反对散文高蹈的超越现实的精神、独立自由的个性论之上的文学主体性 ,并确立了散文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论 ,使散文激进介入政治运作 ,既放弃了散文作为文学所倚赖的文学性 ,也悖离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掀起一股工业题材现实主义冲击波。它是经济转型期工业领域的真实写照。塑造了各类生动人物形象。在艺术上运用原生态和典型化相结合的手法,具有朴素精犷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