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在《外国教育研究》2008第8期,看到东北师大博导张向葵的一篇文章《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她对美国76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个人教育背景资料进行的个案分析表明:获奖的美国人中,完全受美国教育的占785%,部分受美国教育的占104%,只有11%的人没有受任何美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 1957年,是中国人在人类近代科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首次有两位中国科学家以革命性的深邃理论成就获得了在科学上有至高地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现在为止,这也是诺贝尔奖正式记录中仅有的两位登记为中国国籍的得主。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名字从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曾涛:2001年,我们栏目转播了诺贝尔奖的百年盛典。在准备  相似文献   

3.
题目中的两样物体,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廿多年前的一则故事,却使两者紧紧连在了一起.1987年元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原始性创新中人才驱动因素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很少关注原创人才人格特质对于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901-2012年期间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375位中科院院士、291位工程院院士的人格特质统计数据,从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证据推理的角度,系统探讨了推动原始性创新的原创人格的构成要素和维度,并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的原创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科研人才为何与诺奖无缘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是对那些作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学者的最佳褒奖了。在每一块奖章背后,都有着许多故事以及人物,而获奖者只是作为其中代表,领取了这一奖项。我们在此对2010年度获取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的原理及意义进行解说,让大家能更深入地进入科学家们获得丰收的世界。此外,还有常被称作"搞笑诺贝尔奖"的Ig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发之前,组织者会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对诺贝尔奖进行无厘头模仿以及致敬。他们的评选标准为:"乍一看好笑,却又引人深思"的十大成就。评委中不乏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成为了第一位诺贝尔奖及Ig诺贝尔奖双料得主,他曾于2000年因磁悬浮青蛙的实验获得后者。我们相信,只有当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乐趣、生命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功名之争,诺贝尔奖才会真正出现在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与人才的传承规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领域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存在着大量呈"链"状模式相继传承的现象,并表现出明显的接代连续性、集聚性、扩散性、学科交叉与合作性等特征.通过学术、师生关系、科研机构等科学中介和栽体的联结、传递、延伸,一代一代诺贝尔奖成就和人才大多能够加以连接,形成一条条通向诺贝尔奖的历史传递链.为此,深入揭示诺贝尔奖传递链的特性及传递规律,对于我国的原始性创新及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初,钱永健因为发明了测定活细胞内分子的新方法而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有人曾诗意的描述: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点亮了活细胞的内部结构。一起跟钱永健平分奖金的还有两个人,一位是日本裔教授下村修,另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  相似文献   

8.
社科文摘     
正犹太人拿走20%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至今已颁给800多人,其中约有20%是犹太人。据统计,从1901年开始有193位犹太裔(包括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血统)获奖。经济学和科学更是犹太人的强项。经济学奖中,犹太裔占全部近四成(39%)。医学奖占27%、物理学奖占26%、化学奖占22%,而文学奖有12%、和平奖也有9%。要知道包括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国在内,全世界的犹太人加在一起才1500万人,占全球人口0.2%多一些,相当于北京市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却拿走了全球20%的诺贝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初,钱永健因为发明了测定活细胞内分子的新方法而得了诺贝尔奖化学奖。有人曾诗意的描述: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点亮了活细胞的内部结构。一起跟钱永健平分奖金的还有两个人,一位是日本裔教授下村修,另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  相似文献   

10.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位科学家和学者毕生最大的荣誉,可是诺贝尔奖得主出售自己的文稿可以吗?  相似文献   

11.
晨曦辑 《金秋科苑》2012,(20):41-43,47,44-54
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大奖——诺贝尔奖(2012年度)揭晓,让每一位华夏儿女欢欣和鼓舞。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颁发以来至今,终于在这一世界级大奖颁发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诺奖。 诺贝尔奖有7个奖项: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丈学、和平、经济、地球(环境)。当诺奖揭晓后,中国一些专家纷纷解读诺奖各个奖项。  相似文献   

12.
<正>1962年的诺贝尔奖名单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也许有人记得,在2014年,有位美国科学家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章——他就是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之一詹姆斯·沃森。当年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以及莫里斯·威尔金斯由于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被授予诺贝尔奖。然而,如果我们擦去历史的尘  相似文献   

13.
<正>挖鼻孔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2001年,印度两位科学家因对挖鼻孔进行的研究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研究过程中,他们对来自班加罗尔4所学校200名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有挖鼻孔的习惯,每天挖鼻孔的次数平均为4次。而声称自己从未挖过鼻孔的不到4%,约7%的人坦言每天要挖20多次。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颁发至今已一个世纪,已有700多人因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奖。虽然其中也包括6位美籍华人,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籍的中国人。这不能不使每一个中国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科学家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的前景如何?虽然这些问题,作者很难论述全面、深刻,但我们应唤起获得诺贝尔奖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创造持续而又稳定的科学大环境,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提高全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实现中国人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一、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实质(一)诺贝尔科…  相似文献   

15.
自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奖以来,日本共产生了22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日本获诺贝尔奖为基点,着重分析了为日本科技强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科技政策与路径,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日本的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科技战略与政策在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放言: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堪称影响世界未来的两个重要的因素!诚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最快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经过了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在我国可能再需用几十年就能达到了,同时也为我们布置了加大加快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4年一次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常被说成是数学的诺贝尔奖。不过,菲尔兹奖只奖给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只能代表他们的早期成就,不足以反映他们日后的工作。一位数学家如果获得重大突破是在40岁之后,那也会与菲尔兹奖失之交臂。应该说,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言了自然界至少存在三代夸  相似文献   

19.
在将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三位德国科学家戴森霍弗、休伯、米歇尔时,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在宣布得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地球上的化学反应何止千千万万,一个常见的、无声无息地进行着的光合作用是不是应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如果你知道诺贝尔奖曾  相似文献   

20.
贺敬雯 《科教文汇》2009,(34):50-50
2008年,在代表世界学术最前沿发展的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似乎并不缺少华人的身影。自该奖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6位华人获奖,却无一人土生土长于中国。我们在遗憾过后,应该思考其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从教育的体制、观念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诺贝尔奖无中国人的原因,从多方面探讨现今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