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有先天的发展优势,目前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已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使得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库、科技库对于成渝地区经济的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这里介绍了成渝经济区及区域内高校的简况,分析了地区崛起对高校的需求以及本地区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高校能级结构的划分对不同类高校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文章选取2009-2018年成渝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28个数据指标并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σ收敛性检验判断成渝整体耦合协调差异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指数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都呈稳步增长趋势。从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系统滞后型和经济增长系统滞后型以及高等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系统同步型。从耦合协调程度来看,2009-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上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性愈发加强。从σ收敛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以及四川和重庆的耦合协调都呈现阶段性σ收敛,高等教育经费、专任教师数、教学仪器设备资产以及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目前,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从质量来说,成渝经济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确实有差距。成渝经济区固然有其劣势,但无疑拥有后发优势,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的后发优势,便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赶超,从而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可以避免行政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成功转变;有利于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城镇密集优势,形成成渝"都市经济圈",发挥都市经济圈的能动作用,努力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是实现"五个统筹",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经济带"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总之,构建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类主体,关于聚集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高校为中心,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等四种共建共享模式。但通过考察发现,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仍存在共建共享意识不足、共建共享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共建共享融合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成渝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应突破思维定势,树立区域共建共享意识;消除体制壁垒,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划定权责边界,维护共建共享下的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6.
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渝经济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质量及速度必将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目前,虽然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两方面,成渝经济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差距,但其无疑拥有区位、自然资源、交通网络、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等后发优势。只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并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区的后发优势,便能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大赶超,从而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7.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然而在经济总量和质量方面,与其它成熟经济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目前城市以及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对成渝经济区的主要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认清它们各自的竞争力类型和发展条件,并以各城市为抓手,扬长避短,探讨出整体上构建成渝增长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位于成渝间的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从核心—边缘结构看,是两个核心区的边缘区,经济集聚力远小于成渝两个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这些地区既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又可能使其发展的挑战更加严峻。文章基于三区域新经济地理学框架,首先分析了落后地区现代产业份额的决定因素,并进行了数字模拟,结论是:如果落后地区的支出份额足够高,那么加强中心地的落后地区与两个发达地区间贸易的政策,可以吸引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当支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时,贸易自由度的上升会在落后地区发生突发性集聚。然后以内江为例,分析了成渝间经济洼地的空间经济特征,并与核心区—成都进行了比较。同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空间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于这些地区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两个中心所辐射覆盖的经济片区,这一经济片区的发展已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它的大力发展能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现状以及成因,试图从促进二者均衡发展的角度,为成渝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区域高等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实力。青岛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当地高等教育为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仍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驻青高校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造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物流为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提供了增力。本文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与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物流与制造业协调度测度模型,选取了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关联度和协调度的测定,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与制造业的相互制约胁迫因素,最后得出了结论,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庆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全面分析重庆经开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重庆经开区循环弪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凸显了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我省人口压力逐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构建我国人力资源高地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减少县域新的职业学校建设,把农村学历职业教育逐步推向城市;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开展中短期培训;建立区域技术培训中心,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打造区域特色;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借鉴珠三角、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促进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合作,以期为这片唯一落户中国内陆,地处中国西部的经济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SCP模式,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剖析了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壁垒;提出了测算区域市场可竞争性的方法并进行了应用;最后提出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到亚洲金融危机,无不反映这个古老问题在新形势所遇到的挑战。文章从经验论和实践论的角度,从东亚等后发国家以及我国现代化历程的实践中,力求找出某种带规律性或有启示意义的操作原则或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7.
内江市位于成都、重庆两城市之间,是西南各省市交通的重要交汇点.为此,利用GIS技术对内江市2001年、2007年、2012年的陆地交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内江交通道路分布特点,结合统计资料分析发展原因,认为政策和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内江2001-2012年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内江应抓住机遇发展交通.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旨在加强对政府财政的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举措,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法的角度去理解它的性质和作用,将其定位于宏观调控法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