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 ,“之”相当于“其” ,即“之”相当于名词加“之”的“其” ,出现了相当于“其所以”的“之所以” ,是偏正短语 ;在现代汉语中 ,“其”相当于“之” ,即代表名词加“之”的“其”逐渐虚化成相当于起强调和补足音节作用的“之” ,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运动的结果也正好相反 ,出现了相当于“之所以”的“其所以” ,是复式虚词 ,或称之为虚词词组 ,它们的语法作用和语法地位是一样的 ,因此 ,“其所以”起句和“之所以”起句都是通妥的。  相似文献   

2.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汉语连动句及其相关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的句法研究中,从谓语的结构方式上看,动词性谓语句的内容最丰富,情况也最复杂。特别表现在对连谓句的语法认识方面:或从形式出发,或从意义上认识,从而导致了对连动句在语法研究方面的歧见,本文试图通过各家对连动句语法认识上的比较,以期得出对连动句语法认识上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5.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现代语法》第一次提出“被动句”概念以后,有关“被”字句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两种语言在被动格式等语法特点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如果从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出发,束分析英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可以使人们能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被动句。  相似文献   

7.
汉语紧缩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紧缩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紧缩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特殊句型。笔者认为紧缩句是一种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过渡句式。紧缩句不同于貌合神离的连动句、兼语句,也有别于主谓作宾句。  相似文献   

9.
连词"管"与"不管"一样,可以作无条件让步句的关联词,二者语表形式不一样,但都表示否定意义。文章从"小三角"理论出发,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探讨"管"句与"不管"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重动句作为现代汉语里新兴的句式,在语法结构、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重动句的语法价值必须作句法、语义、语用等多维的考察.解释上才能更为完整.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对汉语重动句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从而重新审视汉语重动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何红娟 《教师》2012,(24):59-59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在四、五年级教学扩句和缩句这个知识点时,发现学生"扩句"存在主、谓语法不清的情况。例如在教扩句时,让学生练习扩句"我去上学"。我的学生有许多都扩为"一天早晨,天气晴朗,我去上学"。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从构式语法视角,审视和阐述“无论句”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近些年高考中涉及的“无论句”考查形式,指出了学习和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疑问代词"哪"在篇章中使用的情况比一般书上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它在应答句中已经虚化,并且产生了新的语用意义,体现了一种语法化现象。本文试从功能,语用,心理认知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小句中枢说"强调小句在语法体系和语法分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它是对"词组本位说"理论的继承和完善,使对全局理论体系的思考更为周全,对许多语法现象的解释更为简明。徐杰先生不宥于权威理论,以充足的语言事实和充分的逻辑论证指明"词组本位说"的一些不足和不合理问题,以及"小句中枢说"的重要价值。在众人熟视的理论与现象中慧眼相睹,抓住其中的缺漏,进行了精要的分析。读后,确有豁然开朗之怀,给人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语言学家从句法平面上研究了被动句的用法,而本文则是以Halliday提出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语篇功能理论为基础,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了被动句的语篇功能。经分析,被动句在语篇功能层次含有六种表现形式与功能:突出主题形式和功能、引入主题形式和功能、转换主题形式和功能、凸显焦点形式和功能、对比焦点形式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形式和功能。被动句的这六种语篇形式与功能往往共同作用于语篇的结构与重组,使语篇成为一个结构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程亚恒  陈慧 《天中学刊》2007,22(6):96-98
现代汉语连词"之所以"是由上古汉语的"之所以"结构演变而来的。"所以"用作连词的时代不晚于汉末,连词"所以"用法成熟以后,连词"之所以"并没有立即产生。连词"之所以"的真正定型是在现代汉语"之所以VP,X"结构句出现以后的事情,是空主语的"之所以VP"句语用的语法化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学史上关于"除非"所表的语法意义有五种观点,实际上从形式角度及事件框架角度分析"除非"只表示两种语法意义:必备条件和排除条件。根据焦点理论"除非"句可分为"唯一条件句"和"非唯一条件句",运用梯级模型理论,并根据焦点域中各成员间能否建立梯级模型,"非唯一条件句"还可分为"平行式"和"递进式"。  相似文献   

19.
<正>"不比"型比较句,下文简称"不比"句,是本文讨论的中心。其基本句法形式为"A不比BX",其中,A和B为比较项,X为结论项。本文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出发,探讨"不比"型比较句的教学策略。一、"不比"句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要教给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构成的核心之  相似文献   

20.
§1:到目前为止,许多语法学家和语法论著在谈及“易位句”时都认为“易位句”中的前置部分与后移部分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语音停顿,并把这一语音停顿看作是“易位句”的重要句法标志之一。对于这一传统的语法观点,陆俭明先生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载《中国语文》80年一期)一文中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陆先生认为:“易位句的前置部分与后移部分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语音停顿。前移部分与后移部分有音强音弱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加之后移部分比一般要说得快些,这就构成了易位的前后部分之间语音上的明显界限”。孟琮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