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说课的题目是:《文题为纲,纲举目张》。《明湖居听书》与《猎户》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两篇自读课文。我为什么要把这两篇课文结合起来教学呢?其一,《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学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要选读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并教给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知识,启发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其二,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有别于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诚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述…  相似文献   

2.
“定篇”是语文教材选文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定篇”教学在引导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传承弘扬经典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定篇”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影响了“定篇”功能的发挥。教师应基于课标精神、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经典文化的传承弘扬来理解及实施“定篇”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包括两层:一是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经典文本.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得到熏染和提升: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纯正趣味”(朱光潜语),并且让学生逐渐形成欣赏文学作品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致说来,前者是显性的.通常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之中:而后者则是隐性的.蕴藏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刘勰《情采》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它们属于今人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一范畴。《情采》篇中的“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感性层面的情感因素,一是理性层面的思想因素,这两层含义彼此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情采》篇中的“采”指“文采”,其具体内涵有三点:有韵之文的对偶、声律、辞藻;经书等散行文的文采;作品中作家思想感情的色彩。《体性》篇提出“因内而符外”的观点,《情采》篇又提出“言与志反”的看法,这里看似相互抵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刘勰又认为由文辞窥测作者的性情,只能得其大端而已。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文学文本经典化的原则,对描述后现代文化特征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辩析,并提出后现代文学文本经典化的条件。文章以《哈利·波特》等文学文本为例,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除了应具有“包容性”、“拆解性”、“通俗性”这几个互相关联的特征外,还应具有表达普遍适用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老舍的“语文教师”经历对其文学作品成为语文教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并对其文学创作在语言更新、资料积累、思想锤炼、经济等方面都给予了诸多支持。以此说明“语文教师”身份对其文学创作实绩具有奠基作用,对老舍来说,“语文教师”身份与文学“写家”是其不可分离的两个分身。  相似文献   

8.
根据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将唐诗经典与后世与它产生联系的文学经典看成是一种互为经典的关系.唐诗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后世各种文学样式的创作或直接或间接都受其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等多个方面.后世这些文学作品与唐诗经典一起形成一种“共生效应”,在实现自我经典化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唐诗经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评价这部小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见。这部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学作品的教学.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应然的文学教育。以涵养性情为主,兼以启发德智,并习得文学阅读的技能为目的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选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们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本文讨论的是“定篇”,共两部分:一是在借鉴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界说“定篇”的含义;二是在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中分析“定篇”的功能发挥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永文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定篇”化:古诗文教材教学的基本取向》。开宗明义提出了古诗教学应该把古诗文处理成“定篇化”的观点。他分为三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的“国家课程”,“英国文学”课程的显著特征为:珍视本土经典文学作品,强调阅读文本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鉴赏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以评价学生的批判性鉴赏能力为主,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辅。我国语文课程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原著,尊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注重考查学生书写文学评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学经典问题域中的一个子问题,文学经典化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建构。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文学经典的概念与特征,文学经典的形成,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以及文学经典和政治权力、传播媒介、大众阅读、学校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多方面研究。作为一种理论风潮,文学经典化研究近年来渐趋平静,各种已经阐明或未明的观点暂时被搁置,文学经典化研究作为方法论的意义则凸显出来,以之作为方法对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经典化历程进行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新科先生新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对于史传作品的代表作品《史记》文学经典化作了理论性探讨,其“文学经典本质说”“建构路径多样说”“读者主体能动说”,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化”的理论框架,使该论著成为研究“史传典籍何以文学经典化”的开先河之作,是史传作品文学经典建构理论性言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经过百余年译介历程,终成中国文学异域经典化中的成功案例。本文从经典化的“经济性”“教学性”“学术性”和“社会性”四个维度来考察《西游记》四个主要英译本的经典化历程。研究发现:李提摩太译本属于前经典中的典型,译本虽在百年后通过重版在“经济性”方面取得突破,但仍未成经典;韦利译本经典化属于经济性驱动类型,译本的经济性助推其达成其他经典化条件;余国藩译本属于学术性驱动类型,译本的学术性带动其满足余下经典化条件;蓝诗玲(Julia Lovell)译本属于直接经典化类型,得益于国际书商的护持,译本甫一出版便冠以经典之名。通过考察《西游记》英译本经典化方式可为当下中国文学经典外译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一定比例的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人文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选录诗文的人,都会显出自己鉴别取去的眼光。作为一位选家,金圣叹从深广繁富的典籍之中选出“六才子书”,并成为天下妙文,这实际上已面临着文学作品如何经典化的问题。金圣叹对“六才子书”的解读方式显然是一种形式化的解读。他以文学的准则,通过形式化的解读,将“六才子书”与经史隔离开来,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立的美学品格,建立了与儒家经典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