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教育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要用新的知识和经验去指导教育工作。这种新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学校教师以及领导的学习倾向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依赖经验,依赖粗放方式、单一手段、定性思维进行学习行为判断和教学决策,这种沿袭自远古的教育评价范式必须改变。基于数据的教育评估,是教育评估最前沿的课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数据分析研究,研发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建构了分析系统,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教育数据采集、处理模型或方法,挖掘了多元多层数据,促进了教育评估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未来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创造和运用知识的技术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技术变革浪潮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知识创造和运用的普及化、多元化、科技化和国际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注重课程、教学,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跨学科领域的学习科学及其研究成果为未来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思维、新的技术和系统的教育干预。如何重构学习与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实现教育个性化?如何让"未来教育"真正成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中的一大热点.无论通识教育理论的争议,还是实践中的变革,都具有明显的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特色.这种知识中心的通识教育思维模式具有如下缺陷:忽略了学习内容和现实问题以及学生个人经验的联系;欠缺对知识内部统一性和沟通性的思考;逐渐远离通识教育的目标.导致这种知识本位通识教育思维模式的认识论根源在于我们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对立起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重新组织教育经验的逻辑:从生活世界出发而不是从固定的学科知识出发.在借鉴PBL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授人以渔     
张恒奎 《成才之路》2011,(8):89-I0018
良好的初始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学会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且在于创造新知识、新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正确思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将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者指导实践的模式,UbD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程设计.新的学习科学强调深度理解、善用前拥知识和反省知识状态,与之理念一致的UbD是重理解的、优质的、持续改进的课程单元设计,其工作原理需要揭示UbD作为认识性载体和实践性载体的内在机制.UbD作为认识性载体的内在机制,关涉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的理解方式、教学的核心问题;而UbD实践性载体的内在机制关涉先进的工具和程序、积极的策略和经验、逆向的进程和思维.厘清UbD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完成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这一教育研究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试析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杨 《天中学刊》2004,19(3):107-109
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下的“知识”具有动态性、主体主动建构性和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等特征。这种知识观要求我们在教育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呈现结构良好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和多种学习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郭跃进 《培训与研究》2005,22(5):106-109
大量的矛盾思辨在考问着富有传统经验的行动者;先进的学习方式方法挑战传统教育所倡导的方式方法:研究型学习挑战接受型学习、合作型学习挑战分离型学习、键盘型学习挑战纸笔型学习。也许各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整合尚需时日,但课程改革框架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9.
张玉琴 《新疆教育》2012,(19):36-36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头脑中已存在一种与新知识类似的旧有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养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由于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定势思维在教学上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思维定势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克服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有必要研究并加以克服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是方法论的核心。在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观点的引进,还应该深入研究导致理论变革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变革的角度来研读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认为杜威批判前人的思维方式是对象性思维,我们学习杜威的思维方式是关系性思维,而我们超越杜威的思维方式是意向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的革命。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须在主动参与、不断反思和积极创新中学习数学。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因此,新课程首先提倡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重组了教育生态,改变着学生学业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学习、情景化学习、思维性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时代特征。学业发展方式由标准化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由注重积累的知识学习向注重思维的深度学习转变,由知识接收式学习向情景体验式学习转变,由固定单一的线下学习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史的宏观视角看,教育技术经历了前学科时代、电化教育时代以及信息化教育时代三个时期。教育技术的变迁并非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与之相应的是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学习变革,即面向过去的知识复制式学习,面向现在的知识重组式学习,面向未来的知识创新式学习。教育技术变迁与学习变革并非简单的逻辑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二者存在着紧密的互动作用,这种变化也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头脑中已存在一种与新知识类似的旧有知识,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养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用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新的问题。由于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定势思维在教学上不仅有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思维定势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克服这种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6.
智能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育生态和学习形态,促使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学习方式种类繁多,为师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但也令其陷入了学习方式变革的焦虑之中。究其本质,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聚焦于学会学习。智能时代的学会学习是一种提倡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强调高阶思维的跨学科素养,是一种彰显个性自主的智能化学习。探寻智能时代学会学习的实践路径须提倡学会学习,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开设相关课程,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转换教师角色,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借助智能技术,优化评价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7.
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主体适应客观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准确地把握教育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来形成对变化了的教育环境新的正确的认识。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教育观念创新应具有创新的品格,需要有突破利益格局的风险精神,要有创新知识作为足够的准备,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社区化教育要求将社区生活中的实用性、功能性知识组成合理的主题,将多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那么在这种有整体性、实用性、联系性的社区教育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改革,强调思维能力培养而非单纯知识传授。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植入学习境脉理念,需要对知识、环境、经验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场域有清晰的认知。以学习境脉为支点,旨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并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等素养。依据学生的素养水平,教师需设计适合的教学任务、评估方式及支持程序,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并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新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不仅是文本文件,而是体验课程.它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体现这种新的教育观念,达到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