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2.
一、优化实验形式,培养创造技能 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手脑并用就是实验。实验教学必须优化实验形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理论分析等),使学生在感受、探索、查证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及教学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合作实验或随堂实验,以扩展学生做实验的空间,还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将一些演示实验变通为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如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胶体的凝聚”变通为课外实验,“蛋白质的变性”延伸为家庭实验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上比较灵活,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三个维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两课”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两课”教学拓展理论联系实际思路的空间、时间、形式的“三个维度”,分析了教师在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了水,鱼儿可以生存;有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探究空间,数学活动就能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要在数学乐园里施展自己的才华,老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教学中,怎样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猜想能力,这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笔者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教学进行了尝试,觉得很有意义,现将其教学过程(略去了详细的教学细节)介绍于下,敬请同行批评指正.一、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应用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节课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有一块木料(如图1),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要…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展开思维。张扬思维的多元化,方能实现知识与智慧、能力同步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增强思维的发散和集中,使学生在合适的活动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整合加工处理后,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拓展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相似文献   

7.
孙莉 《基础教育课程》2014,(10):11-13,21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针对班级教学制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北师大新版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新版教材”)突出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新版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的资源,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的。是一套体现学习数学价值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想。作文教学,入门须有章法可循,学生才会觉得能写、可写。我从任何章都必须思考“写什么”和“怎样与”的常理出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曾努力探索着“有话写——写得出——写得好”这种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而本课例的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我的设想是:在语文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画小白兔”的实践,在思考“怎样画”和“为什么这样画”的过程中,与作文教学的构思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本次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能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中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一问题,从而对数学教学的开放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主要从如何认识数学教学开放度、怎样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这两大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怎样上好基本概念课,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学过程中作了一次探索。首先,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这里略)用两节课的时间使学生们粗略地了解了“等差数列”这一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书上练习题,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同学们对“等差数列”的本质属性已经了解透彻了呢?我认为还差得很远,于是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给大家下去思考,讨论。 1.在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应渗透于“教书”的全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抽取几分钟时间或在课堂间隙,直接地、正面地讲道理或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育人”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这项工作,却是需要探究的。本文结合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一下数学教学中怎样“育人”的问题。需从四个方面来探究。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是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教师“填”得太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致使课堂丧失了个体生命的灵性、舒展个性和充盈智慧的氛围。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潜能得不到开发。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一句话——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研究是诸多小学语文教研人员探索的目标,也是广大教师实践的内容,经过几年努力之后,如何操作已列入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这个问题更是突出。济南市教研室的“小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与操作方法”以其突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给大家提供了及时的回答。一、明确了怎样教。“基本模式与操作方法”的研究成果突破了旧有水平.求推进、求发展,面向基层需要,提出了“三层次”、“六个环节”的基本模式。对于无宽裕时间研读有关教学理论的第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为他们投亮了一盏灯。由此,处理教材时。X里有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两课”教学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两课”教学拓展理论联系实际思路的空间、时间、形式的“三个维度”,分析了教师在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新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编者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怎样算?”“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还可以怎样算?”等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开放性的,既无标准答案,又无固定模式,由此不难体会编者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培养的独具匠心。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浓厚,意味着对数学现象、成因、规律、关系的探索越深刻、越充分、越独特,也就越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17.
吕晓  何叶 《教育导刊》2011,(4):13-16
有效教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笔者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两个问题链:一是理念层面的问题链:“有效教学”的“效”到底指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提倡“有效”——教学追求的是“有效”还是“优质”:二是实践层面的问题链: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有没有“效”——西方是否存在可借鉴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数学读题教学,人们就有语文教学的联想或应试教育的嫌疑,于是大多教师认为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是多余的,数学课更多应重视的是数式和空间的演绎和变换。数学课真的不需要“读题教学”吗?低年级小学生读题存在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读题教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怎样更好地提出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怎样让问题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纽带,还有待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要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自主解决”的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创设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问题自主解决”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 ,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 ,提出问题较困难。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 ,进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与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