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法一:按本教读,循序渐进。一、重温“导读”,引发悬念。起始教学,板书课题之后旋即带领同学重温第七组“导读”相关部分,指出本篇是阅读课文,“导读”中“有的反映了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指的就是《大森林的主人》一课。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大森林的主人”是自称呢,还是别人给的一种美称呢?二、指导阅读课文前的“预习”提示,挑明重点、指出难点布置预习。1指导阅读“预习”提示:“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这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这话中含着什么意思?读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回答…  相似文献   

2.
一、“主客”对比,感知内容 1.教学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并在“主人”二字下加重点符号,然后讲述。主人是指接待客人的人,与客人相对,那么大森林的主人是指谁?大森林的客人又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们为大森林的主人和客人呢?请同学们先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3.
阅读课文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组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据此,《大森林的主人》一课的阅读指导可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 一、比较剖题 1.学习讲读课文《手》后,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课文的标题与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其标题应揭示内容,而内容又要紧扣标题。引导学生与《手》一课比较剖题,可以使他们明确《大森林的主人》一文是紧扣标题的中心语“主人”两字展开内容的,其行文的重点也是“主人”的语言和行动。 2.在学生明确“大森林的主人”是指猎人以后,启发他们思考课题能不能换成“猎人”。通过比较剖析,弄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 大森林的主人(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课) 二、阅读目的: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自己找出表现猎人沉着、果敢、智慧的重点词、句,理清课文层次;能按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如何一个一个克服困难,结尾点题给课文分段;会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问题。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自学指导步骤: 1.默读课文,对照课后“想一想”的问题,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划出来;查字典,对“枞树”、“苔藓”加注释。  相似文献   

5.
《大森林的主人》(第九册)的课后作业第二题“给课文分段,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本课的一个纲要。现就如何利用“再造想象”、“原型启发”、“逆向思维”等形式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一、给课文分段这篇课文以叙事为主,了解全文的大概情节并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听写句子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 13课《黄河的主人》(齐读 )。请同学们准备纸和笔、听写一个句子。看谁写得工整、正确、规范。请一位同学写在胶片上。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激流里破浪前进。反馈 :指名说 ,评价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写得很正确 ,也很漂亮 ,请其他同学对照订正。二、读讲课文过渡 :齐读写的句子 ,这羊皮筏子是谁驾驭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默读课文 5~ 8节 ,思考 (出示幻灯片 ) ,指名读 :(1)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 ?(2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同学们读一读 ,可以互相小声地讨论思考题。(1)“…  相似文献   

7.
《大森林的主人》(六年制九册)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和猎人在秋雨后进入大森林,克服种种困难在大森林里过夜的事。启发人们要开动脑筋,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全文以猎人和“我”的活动为线索展开叙述。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主人”与“客人”的分析和研究,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心思想。一、审题抓纲,感知“主”“客”。揭示课题后提问:“家庭里有主人,大森林里怎么有主人呢?什么样的人叫主人?和主人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认识事物,总要经过一定的客观过程,在认识发展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由过程到结论,结论蕴含于过程之中。教学时,不能重结论轻过程,而要注重认识“过程”,注重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充分发展其思维能力。下面,以《大森林的主人》为例,略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抓主线——初步感知认识“过程”课文记叙了“我”和猎人怎样克服困难在大森林里过夜的事。全文中心突出,主线分明,事理交融,情景相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抓住“主人”这根主线,“客人”这根副线,以宾衬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1.什么是“主人”?什么是“客人”?“主人”“客  相似文献   

9.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说读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事迹 ;2 .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三 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 .整体理解课文 ;3 .整体赏析课文。四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 :整体感知课文。 ( 2 0分钟 )1.同学们读课文 ,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把握好小学语文课文里的“道”尤为重要。那么,“道”在何处?一般说来,小学语文课文里的“道”蕴含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在事中一般说来,记叙性文章的“道”往往在所记叙的具体事例中。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叙...  相似文献   

11.
【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起诉罗斯福总统”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一、案情梳理”1.熟悉案情。师:同学们,国际环保法庭就要开庭审理一桩特别的案子。案中的被告是美国已经离任的罗斯福总统,原告是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以及生活在森林里的鹿和狼。说这件案子特别,是因为不但原告有冤要申,而且连被告也有一肚子委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准备说说总统与森林以及森林里的鹿和狼之间有过什么样的往事。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示学生…  相似文献   

12.
孙传文 《山东教育》2003,(13):35-35
《观潮》是人教社大修订版教材高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壮丽、雄奇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有位老师在本篇课文的教学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课堂上又出现了下面的情景:生①: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师:请讲。生①:按课文题目下面“预习”里说的,课文最后一部分写的是“潮退之后”的景象,课文的最后一句却是“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不过,解决问题还得靠同学们自己。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书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相信大家能得出结论。(同学们兴…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14.
张娟娥 《陕西教育》2010,(12):46-46
一、自编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拟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比如,我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后,学生都为索溪峪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所折服。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愿意为这篇优美的课文设计一项作业吗?”同学们听了.  相似文献   

15.
[教例简述]1.课时:一节课2.课型:句式学用课。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请大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品味草原意境美,感悟民族情意深,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奥妙。设计特色:抓住明线,紧扣暗线,围绕“情”字,加深体会。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读题释题,激趣导入。同学们大都喜欢旅游,你们之中有没有到过大草原的?(板书:草原)我就曾到过草原,不过这个“我”不是我本人,而是本文作者老舍先生。(板书:“我”)今天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足迹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独特的风光吧。二、初读课文,牵起明线。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弄清楚围绕这件事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课文是围绕草原景色、欢迎盛况、主人热情三个方面来…  相似文献   

17.
上语文课,无非是老师讲,学生记,偶而提一提问题,这种“满堂灌”的方式,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同学们无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所以语文教学急需一股改革的清风。昨天,我们班学习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蔡顺华老师一改语文课上老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常情,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讨论发言来解决课文上的重点疑难问题。上课之前,老师把课文重点分成“白莽的革命精神”、“柔石的‘迂’和‘硬气”’、“课文中三个典故的作用”等专题,分配给历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讲读课文,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侧重字词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要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段落和词句。"这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来揭示中心问题谈谈自己的作法。1、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抓重点句揭示中心如《大森林的主人》一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段落分明,中心明确",我在教学一开始,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从文中找出适当语句来回答,学生马上找到文章最后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  相似文献   

19.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设计特色:自由地读,尽情地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教学流程:一、细读,感知文本1.读课文,识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再用钢笔在生字栏里描红。(重点指导“凯”、“殖”、“染”、“胁”等)2.读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要争取读得通顺、流利。遇到自己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读课文,明文意。读了几遍课文,现…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注意“漂”、“系”的一字多音。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感受到艄公高超的技术,领悟人生道理。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与文本对话的品质。教学流程一、与课题对话,设疑1.“主人”一般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主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主人”吗?(“大森林的主人”、“北极的主人”……)2.通过预习你是否已经初步了解了艄公为什么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