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2007,(5):10-10
教师发展的方向性体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上。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实现外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框架,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应具备知识渊博、互动性、自我反思性、创新性、信息技术胜任力等五项基本教学能力。这既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今后需要不断充实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考评是教育发展形势下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师考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考评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组织等一系列问题,有它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考评应具有方向性、合理性、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民主性、激励性、发展性等八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的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加强和改进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做出贡献,这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给“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的贺信中的寄言具有方向性。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标志着我国的教师教育已从独立封闭的办学模式走向多…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侧重于反映高职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既具有一般教师专业能力的共性,又有高职教师的独特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制定的目标取向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和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设计包括指标选择和层次区分.  相似文献   

6.
李静 《海外英语》2011,(6):68-69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日益急迫。该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一线教师实际教学经验和反思,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希望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提供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是教师能力及其结构的发展与完善.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指导新教师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于从智力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深受智力方向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的智力方向性与学业成绩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实践证明,智力方向性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智力方向性特点、科学进行文理分科的选科、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倾向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科学评价学生等,这是有效发挥智力方向性理论教育效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化促使教师职业能力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标志,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师职业化背景下,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及教育的选择就成为探索教师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具有专业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教师教育应当选择专门的教育、现实的教育、合适的教育,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STEM教育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关键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资问题是制约各国STEM教育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我国现阶段STEM教师具有跨学段、跨学科、多职业、非专任等特点,准确测评STEM教师能力尤为重要。根据STEM教师能力要素,构建STEM教师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设计STEM教师能力测评系统,并依据测评系统施测对STEM教师进行诊断和培训,促进基础教育中STEM教师专业发展,是有效推进STEM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化学教学要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落实,就是对化学素质教育的落实,然而<<大纲>>对培养能力只做了这四方面的方向性要求,不象对各知识点的层次以“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规定得那样具体,发展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档次,没有在教师中达成共识,使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基于此,我们对<<大纲>>中要求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师范院校对教师的要求来讲,教师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养成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的性、方向性、原则性、人格魅力等多方面进行的。通过实现对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对示范院校内的受教育者彰显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实现终身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群 《教育探索》2004,(2):104-106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应迅速改变与教师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师教育现状,对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新世纪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多学科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课程整合能力,具有新的学习评价观念与评价能力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师教育理念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理念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经历了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和专业发展化三个发展阶段。知识本位时期具有知识的年长者即可成为教师;技能本位阶段注重对教学技能的培养,以教师能力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师演示教学知识的能力;专业发展化阶段强调教师是具有专业性要求的职业,是不可以替代的,只有接受专业训练,才能成为更有效,更高水平的教师,强调教师的反思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确保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性和方向性,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城乡间的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在我国目前的城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着流动方向性明显、城镇教师流动不积极、流动过程中"人情"成分屡见不鲜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阻力。在教师流动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对我们具有引领作用。结合日本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提高教师工资、完善立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流动的良性发展,实现平衡教育资本,规范城乡教师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教学力是一个涉及到教师的性格、意志、生活经验、社会关系、价值观、态度与信仰等要素的综合而复杂的概念,是教师在改造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一切关系和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教学力是由教学动力、教师影响力、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构成,具有方向性、协同性、个体性、专业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教学力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动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育能力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门职业能力,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深化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积极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统一,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对于未来教师素质养成和职业适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意识是教育技术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首先必须使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因此,培养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既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智能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助力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驱动精准教研、推动家校协同等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赋能;之后,文章省视了智能技术之于教师的本体隐忧、思想隐忧、技术隐忧与实践隐忧,并对这四种隐忧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教师隐忧的消解路径,即"一个教育理念的回归""两个发展方向的平衡""三大重要能力的提升""四种教师角色的重塑"。文章从隐忧消解的视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建议,可为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和路径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