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伴随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确实暴露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而转型与重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是否正确把握重构的现代取向。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弱势群体,我国改革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是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和阶层分化密切联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全面转型时期:社会类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社会生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4.
在—个全球化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断确立,传统价值观正经受时代的涤荡。社会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的剧烈转型,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亟需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文章着重对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机制等方面的转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成长于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吕思勉,一方面已接受了系统完整的传统士人教育,另一方面在社会角色与思想观念上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转型为一位新式的知识分子;而他独具的人格、品性更与其学术风格的形成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7.
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成果,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引发了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料,更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标志,因此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数字技术开启了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播之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交融创新是中华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表现。但技术的力量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一切问题,在发展融合中仍存在文化和技术上的难解之题。文章梳理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中的发展困境,提出了未来融合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耿有三 《天中学刊》2002,17(4):121-122
数字化时代的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其发展史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必将促使传统图书馆的全面转型。本文着重探讨组织结构的转型、图书馆员角色和职能的变化、服务方式和技术结构方面的转型。 一、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转型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一般是以文献管理为中心,按文献类别或工序而设置,一般包括采访、编目、流通、阅览、期刊和行政等部门。早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也是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虽然增加了情报部、技术部等部门,但实际上是对手工处理模式的模仿和翻版。在数字化时代,这种模式不但难以运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叙事文体的中国报告文学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包括传统、时代以及域外资源的多重影响。史传与诗骚、经世致用思想以及传统纪游笔法孕育着报告文学的最初品格与形式。转型激荡时代的文化选择、报纸等现代传媒的繁荣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导引了报告文学在近现代转型时期的社会辐射。而域外新风借取尤其是左联时期大量的理论译介则促发了报告文学的现代化转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加剧了传统行业的变革,教师这一传统行业在新的技术革命下以往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面临瓦解与转型,本文就这一过程中传统教育道德与现代职业操守在新的时代变革中如何获得新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表现为家族外部公益观念的淡漠和狭隘的家族内部公益观。进入近代 ,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也逐步冲突血缘的局限 ,向更广泛的地域范围扩展。这一过程与当时社会大转型的时代潮流是同步的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立足于文化与社会的剥离和统合理论,社会系统整体的转型包括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二者既是剥离的也是统合的;文化与社会的匹配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对文化状况的客观要求问题,文化与社会的互动理论则启示我们,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协合兼顾,逐步展开;文化的具体价值与抽象价值的关系理论昭示出一条确立文化转型机制的思路,即通过还原概括出文化的抽象价值,回溯至文化的原生形态,恢复该文化的生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冲击,也导致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教师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职业,也难免受到时代的冲击,时代的发展呼吁出现能够顺应新时代的教师角色,而处于传统角色定位的教师则不得不寻求转型。以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传统意义上教师角色的定位,指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所面临的危机,最后试图找出教师角色转型的出路,即要从被动者、保守者转型为接纳者和学习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从教学的实施者转型为探索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崭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使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传统手工型的图书馆转型到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图书馆的应用,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为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传统的图书馆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面临着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过程。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就转型时期我国图书馆工作中就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1840年后的百年中国历史,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爱国主义,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神,加入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等新的内容,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多种因素交汇融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气象、新特征。其中,大众传媒的快速影响、价值紊乱与道德失范、青少年次级文化的另类取向、家庭环境和结构的巨变、社会组织管理结构的转型都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冲击着学校教育和管理,给后者带来了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画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它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而逐渐形成异于传统书画的面貌,这种转型无疑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的被迫回应和文化主动选择的结果。伴随着中国社会惨烈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书画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转型之路,一是复古而求新,一是借鉴西洋写实主义传统,这两者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现代化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图书馆的应用,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 场经济的影响,为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传统的图书馆无法适应时代的 要求,面临着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过程。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的必要性 和必然性,并就转型时期我国图书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知识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成功地从一个计划体制的工业和农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发达高收入国家是在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服务业化的条件下进入知识化时代的。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是在远没有完成改造传统农业,没有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