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览景榭     
《中国编辑》2004,(1):95-95
要加强编辑素质和编辑工艺的研究 中国编辑学会简报报道,在全国部分编辑学会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指出,当前编辑学研究中要强调编辑素质和编辑工艺的研究。审读、加工是编辑的基本功,是编辑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市场负面影响,当前有的编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心抓热门选题,抢占市场,无心做案头工作,把编辑工作简单化,使审读、加工变得似有似  相似文献   

2.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就能产生的,它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创新如影随形于编辑活动的每一具体环节,编辑要在选题开发、审读加工、装帧设计、营销策划等编辑活动中牢固树立创新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琍华 《出版科学》1999,(4):26-26,45
审读加工书稿,是编辑的基本工作。编辑必须通过审读书稿、才能确定书稿有无同题.有什么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对书稿进行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4.
编辑过程中的读与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审"的角度出发,指出读与审是编辑加工之前的不可分割的2个层面;提出了加工的前提是审读,审读的关键在方法的观点.对实例进行了剖析,表明编辑加工既要读更要审,要透过现象审本质,深入形式审内容.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不仅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更是一种艺术性工作.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要做好编辑工作,不仅应该掌握编辑工作的具体方法,还应该掌握编辑艺术.掌握了编辑艺术的编辑工作者,不仅能按规范化的编辑程序、编辑工作方法来进行编辑工作,而且会调动他整个的社会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全部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来创造性地进行编辑工作.这样,编辑出来的书,才会有独创性.审读加工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图书美创造和传播的根本条件,换句话说,没有图书审读加工的流程美,就难以产生美的图书,更不能实现图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书审读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责任心、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学习意识、合理的审读方法。审读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才能胜任审读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科技图书承担着传播科技文明与知识的重任,相较于其他图书而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然而科技图书来稿质量参差不齐,责任编辑在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做一些专业的处理,方能达到出版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科技图书知识载体的价值,本文对科技图书审读与编辑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职能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策划、内容加工、版式设计和营销策划四个主要环节和阶段,即“二策划二加工”,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劳动虽然可以与编辑主体分离,却是在编辑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者、审读者、版式设计者、营销者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从而体现和完善编辑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编辑出版工  相似文献   

9.
杨美艳 《中国编辑》2012,(2):43-45,51
作者回顾了《欧洲文艺复兴史》的编辑历程,从选题策划和立项、全程跟踪写作、审读和编辑加工书稿等方面反映了编辑工作的艰辛与成就,阐述了编辑群体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图书优质顺利出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桂福  焦晗 《出版广角》2018,(11):15-17
出版物质量是出版企业的生命,编辑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文章从图书策划、审读、编辑加工三个环节入手,结合出版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出版规定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思考提高各环节质量的实践方法.只有编辑不断学习、长期坚持、认真对待,才能切实提高出版物质量.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主体情感与编辑文本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定层面上来看,审读活动是编辑主体的情感活动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编辑对职业岗位的价值及理想的追求,就没有对真理、真知及科学精神的热诚,就没有对人类进步文明的期盼和对传承、创新人类精神文化的追寻。编辑的情感特质渗透与显现于编辑的审读动机、审读心境、审读人格中,并对审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任叔一生成就颇多,其中编辑出版工作几乎贯穿始终,他主张尊重作者和作者的创作成果;重视稿件的审读加工,亦重视联系作家组织稿件的社会活动;认为编辑工作的性质是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服务;编辑个人应该是杂家、评论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全面把握书稿的能力。他的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审制”的误识及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践中,人们对“三审制”的执行有着不同的态度。比较常见的错误做法是将编辑审读与编辑加工混淆起来.书稿审读的“三审制”在执行时就变形为所谓发稿的“三审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编辑的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辑的内涵“编辑”是个多义词.既指新闻出版机构对稿件的组织、审读、加工整理等工作.又指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网络编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网络编辑工作.二是指网络编辑人员。这里主要是从网络编辑人员的角度对“网络编辑”的定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5.
阮光页 《中国编辑》2011,(3):91-93,96
我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做编辑至今。其间所做编辑那些事儿,以媒体分,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图书编辑,干的是"5520工程",即报纸编辑干了5年,杂志编辑干了5年,图书编辑干了20年,合起来近三十年;以编辑性质分,策划+组稿+审读与编辑加工,好像都有点绝活;以审次分,一审+二审+三审,都有机  相似文献   

16.
审读是编辑工作至为关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选题、组稿的继续,又为微观的精雕细刻的编辑加工作好准备。编辑审读的内容包括选题、基本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结构方式、事实材料、文字表达诸方面(或要点)。一个编辑倘若只是从理论上了解这些审读要点,未必就能做好审读工作;如能结合编辑实践所积累的  相似文献   

17.
刊社内部审读方式与效果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刊后资深编辑审读、刊后集体审读及刊前集体审读等形式,各有明显的利弊.针对目前刊期缩短、载文量增加的情况,提出采取刊前审读,购置投影仪用于审读会,复印审读稿存档的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审读质量、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及减轻责任编辑心理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把好论文的学术质量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红 《编辑学报》2006,18(4):260-261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审稿人,对于返回的审稿意见要准确把握;要起好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有适当的意见交流;要在编校过程中积累经验,注意对文章中试验材料和方法、图表、数据以及参考文献的审读与加工.  相似文献   

20.
书稿审读加工五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忌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修养.审读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但一些编辑往往马虎对待,草率行事,其结果造成书稿问题很多,甚至错漏百出.有的编辑水平并不低,能力也较强,可是经过他们审读加工的书稿,质量却不高,存在高水平犯低级错误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